
作者:俞敏华
页数:24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36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俞敏华编最的这本《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从形式的角度研究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的变化,属于文学本体论的研究范畴,在理论上受到了形式主义、新批评、符号学、叙事学、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影响。其中,叙事学的理论为解读文本提供了有效的、具体的方式。面对小说文本,本书采取的分析思路是:以叙述者的叙述形态为解读起点,进入对叙述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因素的分析,并对作品语言风格进行整体性的把握。这种思路和方法较有效地形成了从“怎么写”进入“写了什么”的解读方式,从艺术形式的角度理解了小说文本的意蕴。
作者简介
俞敏华,1978年出生,浙江省金华市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曾在《文学自由谈》、《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等。
本书特色
俞敏华编最的这本《形式的表象与深意--20世 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探讨的是20世纪80、90 年代小说艺术形式问题。“形式”概念上,吸收西方 形式主义批评理论和中国古典文论的成果,视为艺术 本体;“形式批评”上,从对文本语言的细节式解读 扩展为对作品形式美的整体式探寻。从而以20世纪末 小说艺术演变史为坐标纵轴,辨析其间小说形式要素 的变化,并将形式作为进入艺术精神世界的桥梁,探 索变化的要素以及小说传达人类情感的能力。认为, 80年代的小说艺术形式体现了从叙述技巧到叙述策略 变化的过程,90年代既有明显受80年代影响的要素, 又在市场经济活跃的大环境中,受影视、网络等新媒 介的影响,出现了大众审美取向的新要素。
目录
导言 小说是有意味的形式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形式”的内涵 三 “形式研究”的内涵 上篇 从叙述技巧到叙述策略的变化——8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第一章 形式变革的启迪之声:“现代派”的写作手法 一 技巧之变:“意识流”、“荒诞派”小说 二 书写青年人生活的“现代派”小说 三 “现代派”写作技巧的文学史意义第二章 使命背负之下的形式新意:“寻根文学”的形式 一 叙述与结构方式的变化:“文化”命题下的形式新意 二 寻求突破政治话语形态的文化假定 三 “寻根”体现的使命意识第三章 形式实验与真实观的变化:“先锋小说”的形式 一 “元小说”与叙述主体:执著于叙述手法的改变 二 不确定性:穿越常规叙述时序的话语 三 艺术真实观与精神世界的重建 四 “先锋”与“形式”间的价值建构第四章 客观写实与俗世的审美:“新写实小说”的形式 一 客观化叙述:叙述的策略和立场 二 日常生活:面对现实的美学机制 三 温情与对抗:双向维度中的审美品格 中篇 影响中的新变——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之一第五章 小说之虚与实的极致演练:“新历史小说”的形式 一 作为故事形式的历史:兼论80年代的作品 二 历史形式下的非历史叙事 三 意义的维度:史传传统的颠覆第六章 调侃的语言:以王朔、王小波的小说为中心 一 王朔式的调侃:兼有优越、伤怀情绪的调侃 二 王小波式的调侃:兼有智性与幽默色彩的调侃 三 调侃的力度与难度第七章 “个体经验”的审美:“新生代小说”的形式 一 用语言直击感觉的叙事策略 二 身体、爱情与性:体现“个体经验”的审美意象 三 历史视野中的“个体经验” 下篇 “俗性”的在场——9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变化之二第八章 宏大叙事的回归:“现实主义冲击波”的形式 一 现实的限制:题材选择与叙述视角安排 二 “身陷困境”到“解决困境”的情节模式 三 现实主义的增长空间第九章 视听的引力:影视剧本的诉求与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 一 剧本还是小说:从“本质性”的问题看影响的发生 二 熟悉又陌生的情节设置与平实的叙述风格 三 影像化时代中寻求小说艺术的创新第十章 虚拟世界中的直率与媚俗:网络空间与小说艺术形式的变化 一 概念界定及文学性探讨 二 自由简洁的文字与生动的故事情节 三 娱乐中生成的轻逸结语附录:新时期以来探讨文学艺术形式的代表性论著及论文目录参考文献后记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形式是表象与深意-20世纪末中国小说艺术形式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578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