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纯柱
页数:3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43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对21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二是对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领导思想和战略决策进行概括,揭示了“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产生和形成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机制与战略意义。三是研究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国梦”的提出和“四个全面”布局对创新“中国模式”的战略价值。使人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运行机制有一个清晰的全面的了解,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中去。
作者简介
陈纯柱,男,主要从事政治学、宪法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现任重庆邮电大学社科处处长、法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何关银,男,主要从事经济哲学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本书特色
编者陈纯柱、何关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为基础,用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紧密结合的研究方法,努力从学术创新层面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模式问题广泛的资料收集、整理、归类、研究,通过对写作提纲的反复修改并征求各行专家意见,通过发挥集体智慧对初稿进行分散写作、从课题严谨与统一规范进行统稿与修改,特别是课题组主研人员对初稿进行了七次独立的、负责的大修改,课题组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形成了由导论加三编12章内容的这份25万字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创新研究》。
目录
导论 对模式的探索有利于社会主义走向科学 第一节 社会主义革命模式的探索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中国模式”创新的新境界 第四节 关于模式的学术辨析 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思路
第一编 研究“中国模式”的学术基础探微第一章 研究模式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厘定 第一节 现有模式理论缺陷与品质分析 第二节 模式双重“基因”及其架构 第三节 模式“双重基因”的非对称性组合问题第二章 模式的创新本质与学术逻辑的研究 第一节 时代的阶段锁定及其对“嬗变创新”的指认 第二节 “模式轴”和模式维度与模式创新 第三节 “嬗变创新”与“中国模式”的线索第三章 “模式轴”与模式结构基础 第一节 “模式轴”理论硬核的论证 第二节 模式轴与模式维度 第三节 非对称性与模式结构的完善第四章 “全景视野”与模式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模式问题的思维片面与视野偏好 第二节 “全景视野”与模式的辩证思维 第三节 客观认识与评价“中国模式”第二编 “中国革命模式轴”创新类型研究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模式”的成功选择 第一节 “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国革命模式轴 第二节 延安抗日根据地与中国革命模式的完善 第三节 根据地革命模式在解放战争中的质的飞跃 第四节 中国革命模式的解构第六章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中国模式”的创新第七章 “中国模式”创新的学术基础 第一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分析 第二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实践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八章 邓小平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邓小平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从模式视角看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建设模式的丰富 第一节 与时俱进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解决重大战略问题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术价值分析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模式”维度创新第十章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模式”的飞跃性提升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世界观”的变革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价值观的飞跃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模式”创新的影响力第十一章 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中国模式”创新 第一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与“中国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智慧与方法 第三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国际环境第十二章 “中国梦”的战略创新“中国模式” 第一节 “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战略背景 第二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第三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和根本动力 第四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创新着“中国模式” 第五节 推进“四个全面”,为创新“中国模式”提供战略保障参考文献后记
第一编 研究“中国模式”的学术基础探微第一章 研究模式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厘定 第一节 现有模式理论缺陷与品质分析 第二节 模式双重“基因”及其架构 第三节 模式“双重基因”的非对称性组合问题第二章 模式的创新本质与学术逻辑的研究 第一节 时代的阶段锁定及其对“嬗变创新”的指认 第二节 “模式轴”和模式维度与模式创新 第三节 “嬗变创新”与“中国模式”的线索第三章 “模式轴”与模式结构基础 第一节 “模式轴”理论硬核的论证 第二节 模式轴与模式维度 第三节 非对称性与模式结构的完善第四章 “全景视野”与模式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模式问题的思维片面与视野偏好 第二节 “全景视野”与模式的辩证思维 第三节 客观认识与评价“中国模式”第二编 “中国革命模式轴”创新类型研究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模式”的成功选择 第一节 “井冈山根据地”与中国革命模式轴 第二节 延安抗日根据地与中国革命模式的完善 第三节 根据地革命模式在解放战争中的质的飞跃 第四节 中国革命模式的解构第六章 毛泽东对“中国建设模式”的探索 第一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三节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中国建设模式” 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下“中国模式”的创新第七章 “中国模式”创新的学术基础 第一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必然性分析 第二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实践性分析 第三节 “中国模式”创新的基本特征分析 第八章 邓小平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邓小平关于“中国模式”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邓小平创造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 第三节 从模式视角看邓小平的历史地位第九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建设模式的丰富 第一节 与时俱进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解决重大战略问题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术价值分析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模式”维度创新第十章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模式”的飞跃性提升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世界观”的变革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价值观的飞跃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对“中国模式”创新的影响力第十一章 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中国模式”创新 第一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与“中国模式”的创新 第二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智慧与方法 第三节 推进科学发展观所需要的国际环境第十二章 “中国梦”的战略创新“中国模式” 第一节 “中国梦”的提出及其战略背景 第二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第三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和根本动力 第四节 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创新着“中国模式” 第五节 推进“四个全面”,为创新“中国模式”提供战略保障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