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邹东涛主编
页数:729 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971024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突出资料性,以翔实的数据和图表为依据,增强了权威性,书中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力图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的观点归结为: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在于所选道路和模式是否有生命力,能否给人们带来经济实惠,从而为人们所接受并长期存在下去。实践证明,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资料
插图:第一章 探索中国道路实践中国模式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课题组摘要:探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前后30年,正确评价毛泽东,是正确探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前提。中国道路是奠基于社会主义,在对学习、反思和借鉴、渐进式改革、摸着石头过河、对外开放等的探索过程中生成的。中国模式是立足中国国情、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凝结。要在维护国家独立和统一、提升内在凝聚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中,使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赢得未来。关键词: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公元前2697年,中华始祖黄帝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始作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组合为六十甲子,用做纪历之符号。黄帝的子孙们在地球东方这块土地上生生息息,沧海桑田,勤劳智慧勇敢,开创出了伟大的华夏文明。六十甲子①则周而复始地运转,不舍昼夜,浩瀚篇章,记载下了人类最丰富、最完整、最壮观的中华民族漫长而坚实的脚步。当六十甲子运转到公元20世纪的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无论是支持新中国的人还是反对新中国的人,或欣喜或悲哀,都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古老的东方巨龙苏醒了,百年来中国人民受西方列强蹂躏和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60年一个甲子,是人生最重要的纪念时间,也是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纪念时间。新中国60年的历程波澜壮阔,走过的道路纵横交错,如何回顾、思考一个国家的甲子历程?毛泽东有句名言:“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路线”者,带有方向性的“道路”也。认真探讨“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这个“纲”,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60花甲庆典”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第一节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继“拉美模式”、“东亚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模本在世界相继上演之后,“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美国《时代》周刊频频出现“中国”二字,非洲大地“感谢上帝给我们送来了中国人”,东盟各国借鉴“中国模式”得到经济
本书特色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2: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2009版)》: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自古“盛世修书”,此书献给伟大的祖国60华诞。●探索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经济发展的全部历程。“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认真探讨和总结“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这个“纲”,是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0诞辰”的应有之义。●子日:人生“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人生如此,一个社会和国家又何尝不如此。下一个十年,中国将迈向“从心所欲,不逾矩”!谨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再创繁荣发展的新辉煌。
目录
节选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2: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1949-2009)(2009版)》内容简介:人生“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社会和国家又何尝不如此。新中国30岁之际,走上改革开放的“而立”之道,中国经济由此走上30年持续高速增长的快车道。60岁“耳顺”之际,能够“闻其言而知微旨”,“所闻不逆于耳”,不堵言、也不轻信言。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当有了“耳顺”,再迈向“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必然的了。探索“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的始末。“改朝换代”奠基中国道路,“中苏关系”反思中国道路,“60年改革”探索中国道路,“学习借鉴”补充中国道路,“渐进式改革”成就中国道路,“逼迫机制”逼出中国道路,“摸着石头过河”摸出中国道路,“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模式”是实现“道路”的具体形式,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构成了“中国模式”的五大理论基础。中国模式成就了古老中华大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从模仿到摒弃“苏联模式”开始起步,在基础物资管制和调配、宏观调控、农村经济发展、工业化道路、财政现代化道路、金融制度变迁、开放式发展道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道路、企业发展道路、法治建设道路、思想政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改革开放以来,在通往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和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中国政府有选择地采纳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经济政策,创造了包括经济改革模式、经济发展模式、对外开放模式等内容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模式”。当今,中国民众已经认可“中国模式”的核心——改革、发展、渐进、开放、试验、和谐、稳定。中国人运用智慧创造了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珠江模式、东莞模式、成都模式、太仓模式、大寨模式、土地流转模式、卫生医疗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模式中国”,正在试探性地推进民主改革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