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荀子译注-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精编本

封面

作者:商务印书馆

页数:27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01153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一、本系列丛书在总目选编上,收入中国国学之精粹,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有序、精神有源的特点。
  二、本书共节选十一篇,每篇内容独立,每篇之间又有联系。
  三、本书编辑目的,在于陶冶青少年优雅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德,引导人生向善、向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树立一代人正确的价值取向,以体现传统文化让“人生有根”的教化之功。
  四、本书选编的篇章,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是历代学者家传户颂之篇章。以培养当代青少年博学、善思、明辨、知耻、笃行的素养,具有时代意义。
  五、本书是荀子的理论著作,记录了荀子总结当时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各派思想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等)及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是战国末年儒家经典著作。
  六、本书依照阅读的逻辑及成长所需,阅读正文之前有“本书知识点链接”和“名家导学3-2-1”对书的整体做一介绍和补充,之后先列“篇章大意”,再列“正文”“注释”“译文”,并依文中具有成长、教育意义的内容,设置“成长启示”,每卷之后设置“品读思考”,全书最后列出“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以及“读后感”。
  七、本书“注释”“译文”部分,力争浅白、明了;“成长启示”则针对青少年成长需要,配合时代意义,做恰当的引导;“品读思考”在于启迪学生思辨的能力;“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 则更贴近学生学习和阅读的实用性、导向性;“读后感”则是把对本书的感悟和得到的启示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作者简介

总策划简介:
  徐国静,孔子基金会全球文化大使,著名教育专家、演说家。
  译注者简介:
  黄建军,中山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诗文与诗文批评、魏源研究。先后在《光明日报》《山西大学学报》《北方论丛》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四十篇,在中华书局出版学术专著《康熙与清初文坛》等共两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课题共九项。

本书特色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内容十分丰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学术思想成果总结性的著作,展示了在哲学、逻辑学、伦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荀子》现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总结,全书思想体系完整统一,各个篇章独立又互有联系。其内容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荀子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3个阅读要点
  ◎充分理解荀子的“性恶论”。这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之一,与孟子的“性善论”形成鲜明的对比。荀子认为,人生下来的本性都是一样的,礼、义等善良的品性和德行是靠后天的人为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尧、禹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在于他们后天的努力。因此,荀子并没有迷信或畏惧于“天”,而是特别强调人们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把“天”看作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运行的自然,重视后天教育与外在环境的影响对人们道德观念形成的作用。而我们要明白一点——无论一个人的先天条件如何,后天努力才是决定性因素,关键是要相信自己、虚心求教、保持平常心和对知识的渴望。
  ◎着重阅读荀子有关“为人”的思想素质与行为规范。荀子提出,礼义是道德的第一标准,符合礼义的要求必定先符合实际生活的需求,“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追求声望不如落实到具体实际需求上,同样的,合乎礼义的行为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做人应光明磊落,诚实正直,谦虚谨慎,宽厚爱人,见义勇为。
  ◎联系现实,深入体会荀子的社会道德观。“隆礼重法”是荀子又一重要思想主张。荀子认为人之性恶需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制约,教育感化的手段并不是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有效,所以法治的手段还是必要的。因此要以礼为本,礼法并用。礼的作用是用道德的力量感化人,用仁义思想教化人,使人们行善离恶,以防患于未然。要发挥礼的这种作用,必须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手,使人们在仁义道德的浓厚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化,这是防止犯罪的重要手段。然而,礼义与刑罚对民风的导向作用迥然不同,礼义德教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2个知识要点
  ◎《荀子》说理严整,论证全面。为说明观点,层层推进,每篇文章首尾连贯,一气呵成。整体理论系统严密,各篇之间互相照应,并在此基础上大量使用排比句法,兼用描写、抒情等手法,增强文章气势,使文章更富于说服力,故而论述严谨,恢宏博大,风格浑厚。如《荀子·富国》《荀子·强国》两篇,相互照应地说明国家如何富强的道理。
  ◎大量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比喻,深入浅出,生动巧妙地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比喻变化多端,有的正反比喻,有的并列比喻,辞采缤纷,使深奥难懂的理论浅显易懂。如《荀子·劝学》阐述人应如何学习的问题中,分别用驽马、螾等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学习、做事要锲而不舍。
  1个成长要点
  ◎《荀子》吸取百家之精华,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学说范围很广,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荀子重视礼义,注重道德对人的自身修养的决定作用。阅读《荀子》,在今天仍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民族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要时刻保持对事物辩证的看待方式,学习他人的美好品德,通过他人的教导对自身进行约束和修养,将人性中的“恶”通过后天努力而改正,并通过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个善于思辨,勤奋修身,善于学习他人所长并改正自身缺点的人。

目录

劝学修身不苟荣辱非十二子富国强国礼论解蔽正名性恶本书经典名句记忆本书相关名言链接读后感怎样看待学习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荀子译注-国学经典学生读本-今注今译-精编本》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6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