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颠覆与重构:现代学校德育课程变革

封面

作者:岳刚德

页数:247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328881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 颠覆与重构:现代学校德育课程变革》尝试将理论研究的新取向与新观点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脉络之中把握,并尝试反映理论探索与政策实践等不同场域当中“鲜活”的中国经验,在历史研究提供的纵深中挖掘掩藏于课程变革背后的社会动因和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顾黄初
扬州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主要学术成是开拓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著有《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近现代语文教育史》,编有《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等。2009年3月因病去世,生前自始至终参与了此项目的研究。徐林祥
文学博士,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生导师、语文教育学教研室主任。兼任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史、中国美学史、中国美育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语文教学技能全程训练新编》《历史追问:语文教育发展篇》《中国美学初步》《中国美育史导论》等10多部。

本书特色

      以清末到国民政府时期(1900—1937)学校德育课程从修身科到公民科的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从德育课程目标、德育内容选择的价值取向以及德育教科书的近代化历程三个层面,探索并概括了现代学校德育课程演进的历史逻辑。

目录

总序
绪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目标与现代公民人格的张力
第一节 当下我国中小学德育课程的范式危机
第二节 主要概念界定
一、修身
二、公民
三、公民教育
四、公民课程
第三节 研究成果述评
一、关于从修身科到公民科演变历史背景的研究
二、关于德育课程价值演进的研究
三、关于德育教科书演变历史的研究l
四、文献评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内容和结构框架简介

第一章 “中体西用”背景下清末学校修身课程的确立
第一节 传统道德文化的修身功能与晚清士人伦理思想的启蒙价值l
一、道家的修身思想——自然无为
二、儒家的修身思想——反求诸己
三、墨家的修身思想——兼爱交利
四、晚清士人对传统道德人格的批判
五、清末公民教育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 “中体西用”对清末教育宗旨和修身课程设置的影响
一、“中体西用”背景下中国现代学制的颁布与实施
二、“中体西用”与新式学堂教育宗旨
三、清末新式学堂的读经和修身课程
第三节 清末修身教科书编写的现代化
一、李嘉谷:《蒙学修身教科书》
二、何琪:《初等女子修身教科书》
三、杨志洵:《中等修身教科书》
四、陆费逵:《修身讲义》

第二章 民初修身课程的式微与现代公民思想的启蒙
第一节 民初修身伦理思想的演进l
一、章太炎“理想的自由与平等”伦理观
二、孙中山的“自由、平等、博爱”伦理观
三、蔡元培的修身伦理思想
四、袁世凯的尊孔复古思想
五、陈独秀的“新青年”伦理观
第二节 民初两次教育宗旨的更迭与修身课程标准的颁布
一、以培养完全人格为目的的民初教育宗旨
二、以尊孔复古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三、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公布与修身课程目标的确立
第三节 民初修身教科书的编写与出版
一、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中华修身教科书》
二、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教科书新修身》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精神启蒙与现代公民课程的演进
第一节 现代公民思想的启蒙与社会伦理价值的诉求
一、个性主义与人权思想
二、社会主义思潮与国民教育思想
三、国家主义伦理与个人自由
四、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及行动
五、新生活运动的政治意义
……
结语 现代公民人格建构的文化语境分析及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颠覆与重构:现代学校德育课程变革》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68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