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永民,曾祥华,王琼雯主编
页数:424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18794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3年金秋,第二届食品安全法论坛暨国际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本书将此次会议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集结成册,以飨业界同行及热心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的读者们。
“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提出,加速了《食品安全法》修订的步伐。部分学者对于《食品安全法》的分段监管模式做了针对性探讨;“重典治乱”被认为是今后食品安全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但“重典”必须建立在科学、专业、理性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围绕食品安全的标准问题、风险预测、评估和交流制度进行了思考;有学者认识到只有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的社会共治格局,才能不断破解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因此他们从有奖举报、行业自律、社区监管等角度丰富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内容;不少学者则敏锐的认识到食品安全治理应当从源头入手,于是他们从经济学、环境学、社会学视角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和规制手段,视野开阔、具有相当的学理深度;而来自食品药品执法监管部门的代表,则通过一些具体案件的处理为大家分享了一线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感悟。总之,这些研究成果紧扣当下食品安全的主题,理论与实务并存,发表的观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又不乏可操作性,为今后立法部门的决策和执法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
作者简介
蔡永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太湖学者,法学院院长。研究方向:民法学、物权法、财产法。兼任无锡知识产权应用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无锡市法学会副会长等。近几年来,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日本世川良一基金项目1项、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项目1项、甘肃省软课题项目1项、无锡市“333”工程项目1项。先后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市场经济法学》、《物权法论》、《债权法论》、《比较担保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民法学》等学术著作。在《中国法学》、《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
曾祥华,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理事、无锡市人大立法咨询员、无锡市政府法律顾问。
近年来发表论文60余篇,独著2部,主编2部,参撰多部著作、教材,其中多篇文章被转载和获奖。2006年获中国法学会二等奖、江苏省法学会一等奖。2007年获中国法学会优秀奖、省法学会二等奖。2009年获省法学会一等奖、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校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1年获得无锡市社科成果奖一等奖。校“科技攻关优秀标兵”。2012年再获省高校哲社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年获得无锡市社科成果奖三等奖、省社科联社科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被评为无锡市“中青年优秀法学专家”。
王琼雯,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法学博士,江南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学理论、家事法学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2007-2012年无锡市优秀法学研究工作者。目前担任无锡市妇联政策法规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专家委员。
本书特色
2013年金秋,第二届食品安全法论坛暨国际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举行。本书将此次会议的部分优秀研究成果集结成册,以飨业界同行及热心关注中国食品安全的读者们。
“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的提出,加速了《食品安全法》修订的步伐。部分学者对于《食品安全法》的分段监管模式做了针对性探讨;“重典治乱”被认为是今后食品安全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但“重典”必须建立在科学、专业、理性的基础上,不少学者围绕食品安全的标准问题、风险预测、评估和交流制度进行了思考;有学者认识到只有形成社会各方良性互动、理性制衡的社会共治格局,才能不断破解食品安全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因此他们从有奖举报、行业自律、社区监管等角度丰富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内容;不少学者则敏锐的认识到食品安全治理应当从源头入手,于是他们从经济学、环境学、社会学视角分析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和规制手段,视野开阔、具有相当的学理深度;而来自食品药品执法监管部门的代表,则通过一些具体案件的处理为大家分享了一线人员的工作经验和感悟。总之,这些研究成果紧扣当下食品安全的主题,理论与实务并存,发表的观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又不乏可操作性,为今后立法部门的决策和执法监管提供了重要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