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熊得山
页数:263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2494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熊得山中国社会史论》精选此时大师名家之有关学术文化经典著作,以期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学术文化做一系统整理。 《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熊得山中国社会史论》所收书目,虽各自早有出版,但零散而不成规模。此次结集,欲为推动中华文化之大发展、大繁荣尽出版人绵薄之力,成一民族文化珍品,为后代留存传之久远的鸿篇巨作。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史论》为已故历史学家、社会史学家熊得山先生遗著。作者坚持以科学史观为理论指导;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释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并以充分利用考古学资料为论证特色,其对中国原始社会形态的描述、对中国历史分期的论述、对中国社会长期迟滞原因的探讨,多具新义。其关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结构的剖解;关于海岱民族、江汉民族和河洛民族的分析,至今仍闪烁着理论的鲜活。对于中国史、社会史、史学史的研究者;对于广大文史爱好者,皆备重要的参考和启示意义。
目录
中国社会发展迟滞原因(代序)李达绪论 一、历史学的意义与吾人研究历史的任务 二、历史的方法论 三、中国史的阶段 四、中国社会史上的论战问题——封建社会、商业资本、地租等 五、中国社会的停滞性第一编 中国史前阶段 第一章 原始时代 第一节 史前人类之概述 第二节 中国最古的人类 第三节 古史与石史 第四节 原始共产社会的经济一般 第五节 原始共产社会的社会关系及其组织 第二章 父家长制社会 第一节 父系氏族成立之经过 第二节 父家长制社会的特征 第三节 氏族社会的破灭与国家的出现 第三章 史前社会的意识形态 第一节 言语之发生 第二节 思维之发生 第三节 宗教之发生第二编 奴隶制社会 第四章 殷代社会 第一节 殷种姓之检讨 第二节 殷墟之来由 第三节 殷墟文物出土之经过 第四节 由殷墟文字所见之殷代经济状况 第五节 殷代社会的关系 第六节 殷代社会的没落 第五章 殷代精神文化概观 第一节 文献与卜辞的印证 第二节 殷代的政治性质 第三节 殷代婚姻制与兄终弟及制 第四节 殷代的风俗及习惯 第五节 文字的起源及变迁 第六节 殷代的宗教第三编 初期的封建社会 第六章 西周 序说:封建社会的三期划分 第一节 周人为戎人说 第二节 周未灭殷前的生活状况 第三节 周人灭殷的经过 第四节 周初究竟是奴隶制抑农奴制 第五节 西周生产方法之检讨 第六节 周代封建概观 第七节 与封建初期相适应的宗法 第七章 春秋及战国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概况 第二节 直接生产者之地位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概况 第四节 春秋战国的学术思想之一般第四编 发展期的封建社会 第八章 序说 第一节 都市经济之勃兴 第二节 商业资本之抬头 第三节 农民的重负与暴动 第四节 本期割据与统一的交替之由来 附记:试谈“同化力”侣 第九章 秦汉 第一节 秦统一六国之由来 第二节 秦统一后政治经济的设施 第三节 以农民暴动作信号的豪杰亡秦 第四节 楚汉之争 第五节 汉代农业生产诸力之向上 第六节 汉代土地之分配 第七节 汉代农民的生活状况及其义务 第八节 汉代奴隶问题 第九节 汉代工业 第十节 汉代商业及抑商政策 第十一节 王莽之改革与失败 第十二节 前后汉末叶的农民暴动 第十三节 两汉的割据概观 第十四节 两汉统一的功效纪念熊得山先生南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