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慧芳著
页数:176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12892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借用“生态批评”的概念, 分析了沈从文创作中独特的生态观念和生态学意义, 探讨了张兆和创作的生态追求, 对二人作品中呈现的自然、社会、文化、精神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说明, 认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虚幻抽象的世外桃源, 张兆和的童真描摹, 也并不是单纯
作者简介
赵慧芳(1971-),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文学学士,北京语言大学文学硕士。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丛刊》《新文学史料》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现为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文学院副教授。
本书特色
中国现代文坛上的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其创作并不对等,但却以树的形象站在一起。在生态批评视野中,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不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虚幻抽象的世外桃源,而是经由作者的反思、探索、塑造而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的生态社会;张兆和的童真描摹,也不仅是单纯深情的少年追怀,更是对孩童时代被遮蔽的生态失衡的深度揭示。从生态意义上理解他们的共在,才可以领略到他们在天地间的和谐共鸣。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沈从文创作中的生态呈现 第一节回望生态家园 ——1934年回乡之前的创作 第二节表达生态隐忧 ——以《边城》、《湘行散记》等为代表的成熟期创作 第三节确立生态信仰 ——哲理沉思期的创作 第四节走向生态圆融 ——1949年后的书信创作 第二章沈从文复杂而独特的生态观念 第一节“湘西世界”≠世外桃源 ——与陶渊明中国传统乡土创作的比较 第二节特异的乡土风貌 ——与新文学乡土作家的比较 第三节开阔的人文视野 ——《湘行散记》与《河上一周》的比较 第三章沈从文创作的生态学意义 第一节对和谐共生生态意识的肯定与反思 第二节对生态伦理的文学表达 第三节对生态文学与现代文学生态内涵的扩充 第四章张兆和创作的生态追求 第一节由“从文”而“兆和” ——创作上的呼应 第二节张兆和小说的生态蕴涵 第三节《费家的二小》:对自然情怀的肯定与赞美 结语共鸣在和谐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