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

封面

作者:于蓉

页数:257

出版社:中国民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28025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民航产业的飞速发展,客舱环境日益复杂,乘客来源及成分更趋复杂化,客舱安全管理与客舱服务管理的难度、强度日益凸显,然而在行业急速发展的背景下,空乘人员职业教育发展落后于行业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以学科发展引领职业发展,实现以专业课程建设推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推动行业进步是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建设的目标。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民俗概述
第二节 中外民俗内容的遴选
第三节 民俗文化与客舱服务

第一章 汉族民俗
第一节 汉族概况
第二节 汉族服饰民俗
第三节 汉族饮食特点
第四节 汉族宗教信仰与禁忌
第五节 汉族特色民俗
第六节 汉族岁时节日
第七节 汉族民俗在客舱服务中的应用

第二章 北方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节 满族民俗
第二节 朝鲜族民俗
第三节 蒙古族民俗
第四节 回族民俗
第五节 维吾尔族民俗
第六节 北方少数民族民俗在客舱服务中的应用

第三章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节 藏族民俗
第二节 纳西族民俗
第三节 傣族民俗
第四节 白族民俗
第五节 彝族民俗
第六节 西南少数民族民俗在客舱服务中的应用

第四章 中东南少数民族民俗
第一节 壮族民俗
第二节 苗族民俗
第三节 侗族民俗
第四节 黎族民俗
第五节 中东南部分少数民族民俗在客舱服务中的应用

第五章 港、澳、台地区民俗
第一节 香港民俗
第二节 澳门民俗
第三节 台湾民俗

第六章 IATA-区主要国家民俗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加拿大
第三节 巴西

第七章 IATA二区主要国家民俗
第一节 俄罗斯
第二节 英国
第三节 法国
第四节 德国
第五节 意大利

第八章 IATA三区主要国家民俗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韩国
第三节 新加坡
第四节 泰国
第五节 澳大利亚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  (二)汉族各类信仰崇拜  1.自然信仰崇拜  (1)天体(日月星辰)的崇拜  “日崇拜”自古就有,遗俗今天依然可见,在现今的山东西北、河北的部分地区仍有二月初一中和节祭太阳、吃太阳糕的习俗;湘西和鄂西部分地区以六月初六为太阳的生日,在这一天敬祭太阳,翻晒衣衾,祈求年岁丰稔、五谷丰收。  “月崇拜”最大的莫过于中秋节了,这个传统节日是祭月拜月信仰的积淀,至今北京、河北、山东等地还称月亮为“兔儿爷”,有的地方还专门在家中挂“月宫符像”或供“兔儿爷”泥塑,并给兔儿爷献上一捆青豆,烧香礼拜,祭拜祈祷。  “星辰崇拜”的活动也不少,汉族自古以来就有“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的说法,古时还有正月初八晚上燃灯祭星,称“顺星”;七月初七夜晚,陈设瓜果祭祀牛郎织女,称“贺双星”。民间的福、禄、寿三神都是指星,其中:福神即岁星,取意降福的信仰;禄神即禄星,取意掌管人间荣禄贵贱;寿神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南极星,取意人寿长久。  (2)大地(山石水火)的崇拜  “山崇拜”。汉族早期阶段,山为人们提供了丰厚的猎物和其他重要的生活生产资源,所以先民认为山是自然诸神中最有力的神,风雨雷电、年景好坏都与山有关,民间也素有崇奉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的“尊五岳”习俗。  “石崇拜”中泰山石最为突出,“泰山石敢当”已成为一个文化名片,两千多年前“石敢当”的名称见诸文献,一千多年前,雕塑的“石敢当”碑石被置于房屋、桥头、路边等地,以作为镇宅驱鬼等用的宗教民俗之物。  “水崇拜”。汉族不少区域曾流行正月初一挑新水的习俗,并将新年清晨挑回家的第一担水称作吉祥水,认为能给全家带来好运。另外,汉族传统文化信仰中认为龙王管水,所以民间在水患到来之际对龙王的拜祭,这也是水崇拜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火崇拜”在汉族的民俗礼仪中也打上了烙印,在陕西等地源于汉朝时期的“燎疳”习俗就是一例。古时,正月二十三傍晚,家家在门口焚烧柴火、蒺藜等,杂以葱皮、纸炮,有的还撒上盐,放入蒜瓣,人们围火跳跃,把纸剪的代表邪恶化身的疳娃娃投入火堆,让火神在化灭疳娃娃的同时,也化灭自己的病灾,在这些活动后往往还进行拜祭。  (3)灵物(动物植物)崇拜  1)植物崇拜  汉族地区从古至今都存在崇拜树木的风习,例如浙江玉环岛渔民素有元宵节“摇竹娘”的风俗,河北燕山地区则流行“绕椿树”,小孩通过摇动青竹或围着椿树绕圈,加上祈求“竹娘”或椿树保佑其快长高长大的吉利话,以求灵物帮助。  浙江余杭、丽水等地,曾盛行为新生儿女造“贺生林”的风俗,该树称为“同龄树”,盼望孩子像树木一样根深叶茂茁壮成长。这种“同龄树”、“贺生林”的习俗,在湘、桂、黔等地也广为流传,在树崇拜中表现了灵魂不灭的观念。  崇拜桃树、柳树的习俗更是普遍,“桃”与“逃”谐音,寓意逃脱灾厄,不少汉族居住区通过“挂桃符”来驱鬼除邪。古人还认为“柳”具有法力、通达神灵、传达意愿、消灾致福、护育幼童,在荆楚地区,小孩得了怪病,会用“桃弓柳箭”驱病,而且专门为小孩做一副小的桃弓柳箭,以避邪疫。  另外,民间还流传稼禾诞生日祭拜的习俗,例如农历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民间有祭花神的习俗,七月二十俗传为棉花生日,农历八月二十四为稻生日,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汉族的植物崇拜。  2)动物崇拜  古时在黄河流域民间将狐狸称为狐仙、大仙爷,祭祀狐狸非常普遍,有人一旦语言举止失常,便被认为是“狐仙附体”、“跟上了狐狸”,很多人家将狐狸奉为家神,旧时河北有些地方各家皆供狐仙,甚至家有几人就供几个狐仙,俗称“本身狐仙”。  在中国长期的男耕女织经济生产结构中,种桑养蚕具有重要的地位,关于蚕神的崇拜也非常普遍,许多地方都信奉马头娘(也称“马头神”、“蚕花娘娘”),蚕民将“蚕花娘娘”的塑像祀奉于庙里或家中,在十二月十二马头娘的生日时,蚕民们举办仪式祭祀马头娘,祈求蚕茧丰收。  牛曾是汉族先人崇拜的对象,当时人们看到犀牛能行于水,便幻想其有辟水神功,而野牛发出的叫声在山谷中回荡,使人联想到雷的轰鸣,因此牛作为水神、雷兽,被赋予了辟水、镇水、司雷、降雨、止雨等神性。为了消除水旱灾害,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先民还创造了以牛神为主体的祭祀仪式。  除此之外,汉族先民还创建流传过对刺猬、老鼠、五通、鱼等灵物的崇拜习俗。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空乘实用中外民俗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