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志刚
页数:204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404216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通信原理与应用》系统案例部分的移动通信分册。
作者简介
曹志刚,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导。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随即留校任教。任教以来一直从事通信和语音信号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1984年—1986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1997年为香港科技大学访问教授。现任中国通信学会会士,卫星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IEEE终身高级会员,IEICE会员,电子学报副主编,China Communications、宇航学报等期刊编委。
先后承担了数十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十余项科技奖励,并获政府特殊津贴。
已发表论文500余篇,获2009年IEEE 马可尼论文奖和多项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获专利20余项。已出版著译5本,其中《现代通信原理》一书获1996年全国电子类优秀教材一等奖。指导的两名博士生分获2003年和2005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和提名奖。个人传记已收录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1年编撰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中。
本书特色
《通信原理与应用》系列教材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规划,清华大学曹志刚教授担任主编,在系统、深入的调研和教学研究实践基础上精心打造。
全国十余所高校及知名企业的专家和学者通力合作,汇聚了通信原理课程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和科研的丰硕成果。
教材理论严谨,内容先进,系统性强,教学适用性好,工程特色鲜明,充分体现了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相统一、案例教学与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目录
案例一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SM1.1 GSM概述1.2 GSM的网络结构1.3 GSM的工作频段1.4 蜂窝覆盖1.4.1 蜂窝小区模型1.4.2 同频干扰1.4.3 小区频率复用1.4.4 多载波互调1.5 GSM的时分多址1.6 GSM qp的调制1.7 GSM中的编码参考文献案例二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IS一952.1 IS一95概述2.2 正交多址及扩频码2.3 IS-95中的码分多址2.3.1 前向链路2.3.2 反向链路2.4 扩频调制2.4.1 前向链路2.4.2 反向链路2.5 信道编码2.6 语音编码2.7 RAKE接收2.8 多址干扰2.8.1 多址干扰的概念2.8.2 远近效应2.8.3 软容量2.8.4 闭环功率控制参考文献案例三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CDMA3.1 wcDMA概述3.2 uMTs/wCDMA标准总体介绍3.2.1 UMTS/WCDMA标准的网络体系3.2.2 uMTs/wcDMA标准的空中接口协议3.2.3 从wCDMA到HSPA+的后续演进3.3 wCDMA物理层设计原理3.3.1 物理层设计的基本问题与解决思路3.3.2 wCDMA的物理信道设计3.4 uMTS/wCDMA标准的关键技术3.4.1 扩频序列设计3.4.2 功率控制技术3.4.3 软切换过程3.4.4 小区搜索过程3.4.5 信道纠错码方案3.4.6 AMR语音编码3.5 WCDMA呼叫工作流程3.5.1 WCDMA呼叫总体流程3.5.2 uE发起呼叫的流程参考文献案例四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cdma20004.1 cdma2000标准及演进4.2 cdma2000 EV—D0概述4.3 时分多址和码分复用结合的前向链路4.3.1 多码模式的信道结构4.3.2 时分多址4.3.3 多用户包(包分多址)4.4 前向链路的速率控制4.4.1 自适应调制编码和高阶调制4.4.2 混合ARQ(HARQ)4.4.3 快速调度4.5 反向链路概况及其速率控制4.5.1 基于状态转移的速率控制方案4.5.2 基于令牌桶的速率控制方案4.6 多载波EV—DO参考文献案例五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5.1 TD—SCDMA概述5.2 伪随机码及正交码5.2.1 扩频技术5.2.2 扰码技术5.3 同步码分多址5.3.1 同步帧和同步码5.3.2 训l练序列5.3.3 上行同步5.4 信道编码5.4.1 循环冗余校验5.4.2 传输块的级联和分段5.4.3 信道编码5.4.4 交织技术5.5 调制技术5.5.1 QPSK调制5.5.2 8PSK调制5.5.3 16QAM调制5.6 智能天线5.6.1 到达角估计5.6.2 波束成形5.7 信道估计和联合检测5.7.1 单小区信道估计算法5.7.2 单小区联合检测算法5.8 动态信道分配5.8.1 慢速动态信道分配技术5.8.2 快速动态信道分配技术参考文献案例六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WiMAX6.1 wiMAx概述·6.2 WiMAx网络结构6.3 IEEE:802.J6标准6.4 多载波调制6.4.1 多径信道6.4.2 多载波并行传输6.4.3 OFDM6.4.4 OFDMA6.4.5 子载波上的数字调制6.5 多天线技术6.5.1 MIMO信道6.5.2 空时码6.5.3 空时发送分集6.5.4 空间复用6.6 信道编码6.6.1 卷积码6.6.2 级联码6.6.3 Turbo码6.6.4 LDPC参考文献案例七 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LTE/TD—LTE—Advanced7.1 LTE概述7.1.1 LTE的产生背景及发展现状7.1.2 LTE的系列版本7.1.3 LTE的设计目标及实现技术7.2 LTE的设计思路与总体架构7.2.1 信道自适应的多用户调度技术7.2.2 双工方式与帧结构7.2.3 基于0FDMA的下行优化设计7.2.4 基于SC—FDMAl的上行优化设计7.2.5 LTE中的多天线MIMO技术7.2.6 LTE的网络架构与协议栈7.3 LTE的物理层设计7.3.1 LTE的物理资源块7.3.2 LTE的物理信道7.3.3 LTE的物理信号7.3.4 LTE的调制技术与信道编码7.3.5 小区搜索过程7.3.6 随机接入过程7.4 LTE—Advanced标准的增强技术7.4.1 载波聚合(cA)7.4.2 MIM0增强技术7.4.3 多点协作传输(CoMP)7.4.4 中继技术7.5 TD—LTE与LTE FDD的区另07.5.1 帧结构不同带来的差异7.5.2 MIMO传输模式上的差异7.5.3 与TD—SCDMA系统共存参考文献系统案例部分总目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移动通信-通信原理与应用-系统案例部分》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552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