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苏雪林文学思想论

封面

作者:刘旭东

页数:15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19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自从苏雪林重新进入大陆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对她的界定基本仍停留在一个美文作者,或一个偏于保守的文学批评家等判断水平上。这种已有的判断,其因在于对当时文学的潮流和动向考察的缺位,使研究缺少了历史的深刻性,同时还因缺乏发展变化的眼光,而使研究对象变得平面和单调。本书作者借助于近年来学界关于文学思潮研究的成果,把苏雪林纳入思潮视野下予以观照,清晰地呈现出她整个写作生涯中文学思想的流变过程,从而更准确地解释其每一阶段思想发生转向的外部和内在的原因,使一个相对真实、丰满的苏雪林走进我们今天的文学史。

作者简介

  刘旭东,男,1979年12月生,江西高安人,201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宜春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从启蒙到古典:苏雪林文学思想的流变

第一节 思潮视野下的苏雪林

一 “冰雪聪明”提法的意义遮蔽

二 概念的厘清

三 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

第二节 文学主题的变奏

一 启蒙书写(1925—1930年)

二 道德批评(1931—1937年)

三 民族想象(1937—1949年)

四 政治依附(1949年—晚年)

第二章 启蒙书写:苏雪林20世纪20年代的写作姿态

第一节 确证自我:自我意识的觉醒与人生意义的探寻

一 自我意识的觉醒:从“热烈”到“悲凉”

二 自由之难:思想很新,行为很旧

三 人生美的追求:一个“美丽的谎”

第二节 国民性批判:国民劣根性的挖掘和微观的社会批评

一 国民劣根性的挖掘:《在海船上》和《归途》

二 微观的社会批评:被忽略的《生活周刊》的写作

第三章 道德批评:新人文主义立场和人格论批评模式的确立

第一节 苏雪林文学思想的古典主义倾向

一 苏雪林与梁实秋的精神契合

二 文学与道德

三 文学贵在表现人类“基本的情绪”和不变的“人间性”

四 理性的节制

第二节 苏雪林新文学批评的特点

一 作为双刃剑的人格论

二 敢下判断的批评

三 与所论者处于同一 境界

第三节 “反鲁”:道德化批评的逻辑结果

一 事件始末

二 道德化批评的逻辑结果

三 “正义的火气”

第四章 民族想象:苏雪林的抗战写作

第一节 复杂的民族意识

一 以种族论为基础

二 以国家主义为指向

三 以反思启蒙重建民族自信心

四 鼓吹尚武精神

第二节 《蝉蜕集》:民族主义文学的范本

一 如何想象中国

二 历史与现实的互见

三 文学形式的民族性

第五章 政治依附:晚期苏雪林的政治化写作

第一节 提倡恢复旧伦理与拥护专制统治

一 背叛五四:提倡封建伦理

二 恢复父权

三 拥护专制统治

第二节 “反共”与充当文艺“纠察队”员

一 “反鲁”与“反共”

二 充当文艺“纠察队”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两种美学立场的冲突

——论苏雪林《沈从文论》及沈从文的反批评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从启蒙主义到古典主义-苏雪林文学思想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