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林纾翻译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

封面

作者:杨丽华

页数:1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06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林纾是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本研究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对林译小说做一个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的研究。研究从费氏所构建的三个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描述林纾翻译的独特文体形态,解析林纾与合作者翻译过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译入语社会文化对译者的种种制约,展示林译对译入语社会的贡献,以此来获得对林译话语各层面的认识。林译所以能受到晚清读者的青睐,从而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产生巨大影响,从话语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翻译文体的周密考虑,口译笔述合译方式的灵活运用,拟译文本的用心选择,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规范的自觉遵循。这些因素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林译的顺利流通和广泛消费,形成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翻译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作者简介

  杨丽华,女,1982年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专任教师,从事翻译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年6月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2007年6月从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2012年6月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林纾是近代文学翻译史上的先驱人物,开创了文学翻译的局面,使外国文学的翻译成为自觉。由杨丽华所著的《林纾翻译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对林译小说做一个以接受语境和译者文化取向为导向的研究。研究从费氏所构建的三个向度,即文本向度、话语实践向度和社会实践向度,描述林纾翻译的独特文体形态,解析林纾与合作者翻译过程中的是是非非,理清译入语社会文化对译者的种种制约,展示林译对译入语社会的贡献,以此来获得对林译话语各层面的认识。林译所以能受到晚清读者的青昧,从而对中国文学现代转型产生巨大影响,从话语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对翻译文体的周密考虑,口译笔述合译方式的灵活运用,拟译文本的用心选择,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对翻译规范的自觉遵循。这些因素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林译的顺利流通和广泛消费,形成了中国近代文学史、翻译史上一道独特的景观。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林纾生平及其译作概貌

第二节 前人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历史回顾

二 国外研究历史回顾

三 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三节 研究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目的、问题和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具体研究方法

二 研究的新发现

第二章 林纾翻译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准备

第一节 小说界革命

第二节 译以致用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雅洁”的背后——林纾翻译的文体论

第一节 翻译文体

第二节 林纾翻译的文体特征

一 林纾翻译语体

二 林纾翻译风格

第三节 林纾翻译的文体生成

一 译者

二 译文读者

三 翻译文化策略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合译的是与非——林纾翻译的过程论

第一节 林纾的翻译方式

一 林纾的合译

二 林纾的口译者

第二节 林纾的翻译选材

一 林纾翻译目的

二 林纾翻译类型

三 林纾翻译的启蒙意义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制约的种种——林纾翻译的规范论

第一节 翻译规范

第二节 林译与期待规范

一 政治规范

二 伦理规范

三 宗教规范

四 文学规范

第三节 林译与专业规范

一 关系规范

二 责任规范

三 交际规范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文学的窃火者——林纾翻译的影响论

第一节 林译的革新作用

一 现代小说艺术形式的译介

二 文学理论的进步

三 小说类型的丰富

第二节 林译对近代小说家的影响

第三节 林译对五四作家的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林译的成功原因

第二节 林译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拓展本书的思考

附录 林纾翻译作品目录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林纾翻译研究-基于费尔克拉夫话语分析框架的视角》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1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