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特岗教师招聘:美术学科专业知识教材

封面

作者: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192858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特岗教师招聘:美术学科专业知识教材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美术学科专业知识》结合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美术的考试真题及考试要求,构架起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教学技能两个部分的庞大知识体系,并在书中设置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强化练习等版块,是一本专门针对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美术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

相关资料

    部分美术专业知识
    本部分内容在历年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题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美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概论、美术基础知识、中外美术史和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通过对历年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情况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中外美术史及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查重点。考生应结合历年真题,有针对性的备考。
    部分详细讲述了美术专业知识,旨在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结构。本部分共分五章:艺术概论、美术基础知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章艺术概论
    节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考点1艺术的内涵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人,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社会中的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也离不开人类社会。艺术的社会本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层面的本质。
    考点2艺术的社会地位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2020年云南特岗真题·单选】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A.科学文化 B.社会意识

    部分美术专业知识
    本部分内容在历年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题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考查考生对美术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中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艺术概论、美术基础知识、中外美术史和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通过对历年各地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情况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发现中外美术史及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是考查重点。考生应结合历年真题,有针对性的备考。
    部分详细讲述了美术专业知识,旨在帮助考生建立系统的美术专业知识结构。本部分共分五章:艺术概论、美术基础知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章艺术概论
    节艺术的本质
    一、艺术的社会本质
    考点1艺术的内涵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精神上的审美需要。优秀的艺术作品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艺术的创作主体是人,创作艺术品的人是社会中的人,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也离不开人类社会。艺术的社会本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因此,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层面的本质。
    考点2艺术的社会地位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2020年云南特岗真题·单选】决定艺术存在的根本因素是()。
    A.科学文化 B.社会意识
    C.法律规范 D.经济基础
    【答案】D。
    2.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艺术同经济基础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同“中间环节”的关系是直接的、密切的。并且,艺术同其他的更高的特殊意识形态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反映。
    3.艺术与社会生产
    艺术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形态。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形态,也有着生产的一般性质;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生产劳动活动,也有着一般生产劳动所具有的实践性、目的性、知觉性、工艺过程的可控性、材料媒介的可选择性、整个生产劳动过程的可表述性等;产品即艺术作品,也与一般物质产品相似,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即商品的二重性。但艺术生产的本质是精神生产,是一种精神生产形态。艺术反映社会生活,反映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审美情感、审美理想。艺术作为“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的精神生产、审美创造,审美是它的本质特征。
    艺术生产有着一般物质生产的普遍性,又有着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不同于一般物质生产的特殊性。
    知识拓展
    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方式或生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发现和一贯见解。1859年,马克思在其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提出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性论述,指出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同时又在“导言”中全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同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关系,并且正式明确提出了“艺术生产”的概念。
    “艺术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同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把“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人的社会本质是生产实践活动的观点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生产形态,看作是人的一种生产实践活动,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举。
    二、艺术的认识本质
    考点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艺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是一种社会生活的物化形态,只能以客观世界为基础
    2.艺术与宗教、哲学的本质不同
    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艺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要求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而艺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形象性,宗教和艺术虽然有相似之处,但是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艺术形象,宗教的形象所物化或对象化的只是一般的宗教教义,并不包含艺术家的个性和思想情感。而作为艺术对象的艺术形象所显示的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了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享受。
    哲学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而艺术则是以高度概括、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普遍性。艺术的认识内容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这就是艺术和哲学根本的不同。另外,艺术和哲学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作用于人的理智,而艺术在作用于人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作用于人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3.艺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创造的实践过程
    考点2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1.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失掉形象这一基本特征的作品都不能称其为艺术品。艺术形象有三大特征:具体性、概括性、感染性。
    2.艺术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艺术形象不仅有感性因素,以可感的现象形态表现深层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还必须以具体的形式表现深刻的理性内容,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按照他对社会生活独特的审美认识创造出来的,既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的根源,又有主观的意识作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考点3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艺术形象的真实性,是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基本要求。
    1.艺术反映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再现的真实
    艺术品的形象要符合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实际,符合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实际。这是一般再现形式或再现性艺术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特征。
    2.艺术反映主观世界的真实性——表现的真实
    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的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常采取象征、寓意、夸张、变形、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表现性艺术具有震撼人心、高度概括、不求形似等特点。
    3.艺术典型与高度真实的艺术形象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三、艺术的审美本质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美是客观的,审美关系是人和现实关系中的一种。所谓审美关系是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和独立,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人之所以要和现实建立审美关系,是由于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审美需要。
    2.美感的本质
    审美就是对美的欣赏。人在现实生活中对美的事物和艺术作品的欣赏,都属于审美活动。人在劳动中创造了美的客观对象,同时也创造出了能够欣赏美的主体。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于人引起的人的意识或情感活动,这种意识和情感活动只有作用于人的活动时,美感在本质上才是美的感受和美的感观的统一。
    3.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
    从艺术与艺术家的关系来看,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审美认识的表现形式。艺术在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家审美意识或审美观念的一种表现形态。
    另一方面,我们在承认和肯定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前提下,说艺术是艺术家审美观念的表现形态,是在强调艺术的社会本质的前提下,强调艺术的审美本质和审美特点。
    第二节艺术的起源
    历史上的许多学者在艺术起源说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六种: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多元决定论。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这是有关艺术起源的古老的理论。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
    二、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代表人物有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斯等。
    三、表现说
    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意大利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直觉即表现”。美国学者苏珊·朗格从符号美学出发,进一步表明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对于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
    【2020年贵州特岗真题·单选】()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A.黑格尔 B.斯宾塞
    C.苏珊·朗格 D.亚里士多德
    【答案】C。解析: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形式。她从符号学美学出发,表明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斯宾塞认为艺术和游戏是人的过剩精力的发泄,艺术活动是一种“游戏”。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四、巫术说
    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影响的一种理论。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一观点。
    五、劳动说
    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劳动说是对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影响的揭示,也是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代表人物有俄国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2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辅导教材:美术学科专业知识》(一)本书是中公教育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图书研发团队在深入研究真题及考试要求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的。
(二)本书依据考试要求编写,紧随考试形式变化,分析命题规律,优化图书内容,将真题和考点紧密结合起来。
(三)本书对考题专业解读,详细讲解重难点,层次分明,并在正文部分穿插考题再现、知识拓展、易错提示等版块,对教材要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延伸,便于考生巩固提高。
(四)本书中设置了强化练习,学练结合,有效提升考生的应考能力。

目录

目录
部分美术专业知识
章艺术概论(2)
节艺术的本质(2)
第二节艺术的起源(4)
第三节艺术的社会功能(6)
第四节艺术的分类(7)
第五节艺术作品(9)
第六节艺术创作(13)
第七节艺术传播与艺术批评(16)
第八节艺术鉴赏(17)
强化练习(19)
第二章美术基础知识(21)
节美术的基本理论(21)
第二节美术作品的特征(22)
强化练习(26)
第三章中国美术史(28)
节史前美术(28)
第二节先秦美术(31)
第三节秦汉美术(36)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美术(41)
第五节隋唐五代美术(52)
第六节宋元美术(64)
第七节明清美术(76)
第八节近代、现代与当代美术(87)
强化练习(105)
第四章外国美术史(108)
节原始美术与古代美术(108)
第二节古代亚洲与非洲美术(119)
第三节欧洲中世纪美术(123)
第四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127)
第五节17—18世纪欧洲美术(138)
第六节19世纪欧洲美术(146)
第七节西方现代美术(159)
强化练习(177)
第五章美术专业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180)
节中国画(180)
第二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与版画(181)
第三节素描与速写(183)
第四节书法、篆刻与雕塑(185)
第五节建筑与园林(189)
第六节设计(192)
第七节色彩(194)
第八节摄影摄像(196)
第九节数字艺术设计(197)
第十节透视与解剖(199)
第十一节工艺美术(204)
第十二节现代美术新形式(205)
第十三节民间美术(207)
第十四节美术创作(211)
强化练习(214)
第二部分美术教学技能
章《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218)
节前言(218)
第二节课程目标(220)
第三节课程内容(221)
第四节实施建议(230)
强化练习(234)
第二章美术教学基本理论(236)
节美术教育教学概述(236)
第二节美术教师的角色与基本素质(239)
第三节美术课程与教材(241)
第四节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教学(243)
强化练习(244)
第三章教学设计基础知识(245)
节教学设计的依据及原则(245)
第二节教学设计的要素与教学准备(247)
第三节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248)
第四节教学过程(250)
强化练习(255)
第四章美术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256)
节美术教学策略(256)
第二节美术教学方法(258)
强化练习(263)
第五章美术教学评价(265)
节美术教学评价概述(265)
第二节美术教学评价的应用(268)
第三节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与作业评价(273)
第四节教学反思(276)
强化练习(280)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281)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特岗教师招聘:美术学科专业知识教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