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志军
页数:226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81474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重建课程文化 场口中学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围绕普通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分十二章四十节展开论述,阐述了选修课程的顶层设计、选课和走班制度的校本化探索、教师课程开发培训、评价与质量保证以及七大课程系列的建构等内容。七大课程系列的建构则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结合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实际,展开各具特色的探讨。
作者简介
孙志军,1962年出生,教育管理学硕士,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场口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 主持教育部规划课题《生态作业:生态教育视阈下高中学生和谐发展的新探索》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杭州市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和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大课题《普通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研究。主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农村高中建构“家校协同新机制”的五年探索》的研究,成果获杭州市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主持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高中学生发展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和《普通高中发展性教学工作质量评价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先后获杭州市优秀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论文《顶层设计:普通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的逻辑建构》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另有多篇论文(成果)在地(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曾获浙江省中小学师德楷模、杭州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富阳市名校长、富阳市优秀园丁、富阳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本书特色
书稿围绕普通高中多样化选修课程建设,分十二章四十节展开论述,阐述了选修课程的顶层设计、选课和走班制度的校本化探索、教师课程开发培训、评价与质量保证以及七大课程系列的建构等内容。七大课程系列的建构则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结合校本选修课程建设的实际,展开各具特色的探讨。
目录
第四章 多维探求。发掘数理逻辑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激发学生数理兴趣及教师素养一、构建“和谐”、“人文”的数理课堂文化二、提高高中数理课程课堂教学的效益三、通过学习方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四、通过数理逻辑系列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第二节 课程内容:打造校本特色数理之有效课堂一、开设校本特色数理课程二、打造特色有效数理课堂第三节 课程实施:开设多样化选修课促个性发展一、教与学方式方法的反思二、学与教方式建构的教学策略第四节 课程评价:“三高”评价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一、数理逻辑系列课程的“三高”评价机制二、数理逻辑系列课程的改进方向第五章 寓教于乐,享受音美艺术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乐教乐学,重构艺术教学新范式一、传统的艺术教育方式解剖二、重构乐教乐学的教学模式第二节 课程内容:达到“融会、启蒙、铺垫、和谐”境界一、融会多元文化的素养二、启蒙乐学探求的心智三、铺垫高品质学习生活四、和谐化解繁重的压力第三节 课程实施:多重开发提升学生创新教育涵养一、地方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背景分析二、地方艺术课程开发的模式选择第四节 课程评价:定量定性双重评价促进教学变革一、音美艺术之美课程资源开发及应用评价二、定量定性双重评价第六章 健身育人,体验体能运动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达成健身育人的运动战略目标一、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对目标的重要意义二、选修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三、课程目标要有效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中第二节 课程内容:利用资源促全面开展体育活动一、明晰课程的内容和层次结构二、教材建构凸显核心内容地位三、充分利用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第三节 课程实施:围绕四种能力重新设计与组织一、培养四种支柱能力二、教学的有效设计三、课程的有效组织四、课程开发的成效第四节 课程评价:关注过程实施的新型评价模式一、改变“考核”观念二、多样化评价方法三、学习成绩评定的具体内容第七章 与时俱进。领略探究创新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开展探究创新以适应课改新要求一、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技术素养二、立足科技和社会视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三、紧扣学生生活实际,积极反映最新科技四、充实学生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多样化学习五、立足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第二节 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发掘课程新资源一、课程内容安排机制二、科技课程的探究创新与领悟第三节 课程实施:开展教学革新以追求课程新效益一、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二、确保开设高质量的科技选修课三、严格考核制度第四节 课程评价:自主参与探索课程新评价一、评价依据二、评价理念三、评价体系第八章 学会做人,探寻人际情商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优化育人培养21世纪新人才一、情商研究,凸显重要二、情商教育,现状堪忧三、课程渗透,悄然启动四、厘清目标,切实推进第二节 课程内容:目标导向统筹兼顾的开发模式一、注重审核,精挑细选二、目标导向,搭建框架三、统筹兼顾,分块设计第三节 课程实施:“四好”宗旨指导人际情商新课程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二、教学方法要灵活三、学习方法要多样四、课后延伸要反馈第四节 课程评价:注重人格评价,达成和谐新课堂一、注重评估标准,重点考核内容二、注重课堂参与,接受多元答案三、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服务学生发展四、注重终结性评价,鼓励形式多样第九章 以史为鉴,欣赏史学哲理之美第一节 课程目标:着眼史学,培养乡土历史文化情感一、着眼史学,推进课程多样化二、培养乡土历史文化情感第二节 课程内容:共享资源,发掘历史中的魅力富阳一、共享多方资源二、发掘历史中的魅力富阳三、课程编制与开发成果的展示第三节 课程实施:体验探究,养成浓厚史学情操一、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层面看二、从教学目标层面看三、从操作程序层面看四、从师生角色层面看五、从教学策略层面看六、从评价层面看第四节 课程评价:教学反思推动课程革新纵深发展一、反思传统教学二、促进思想向理论深化第十章 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一节 从教学走向课程,以行动研究开展教师校本培训一、从教学走向课程,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二、开展行动研究式培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第二节 基于教师发展需求,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一、校本培训的内容安排二、校本培训的形式探索第十一章 自主管理,构建完善的课程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第一节 加强学分管理,构建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一、选修课程的结构和学分结构二、选修课程学分的认定方法三、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第二节 完善评价体系,保障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一、选修课程评价的现状二、选修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三、选修课程过程评价的实施四、选修课程评价策略的选择第十二章 继往开来,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第一节 总结过去:多样化选修课建设的成效分析一、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程意识与能力三、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提高办学效益第二节 面向未来:多样化选修课程的深化与研究展望一、注重精品课程建设二、完善选修课程评价三、精心规划课程系列四、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主要参考文献人名索引主题索引图表索引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