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新媒介素养教育

封面

作者:李舒东

页数:24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404114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媒介样态的变化,获取信息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学习生活、分享公民权利的必要手段,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空前的。如何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如何鉴别信息的真伪、价值以及立场?现代社会的媒介同时具有精神消费品和价值引导者的双重属性,如何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坚持独立判断?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大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并作出正确的解答。本书的目的定位是:从全媒体时代的现实与变化出发,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最新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本书包括七章,内容涵盖媒体的属性、形态、管理体制等,充分结合大学生特点和当前时事热点,从而对于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有积极意义。本书亦适用于社会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入门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李舒东,哲学博士,高级编辑、正编审,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副主任、创建中央电视台智库机构——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主任。现任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基地)理事会理孵,中国广播影视报刊协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媒体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3年在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评选中获得全国“十佳理论人才”称号。 李舒东博上长期从事跨学科研究,在哲学、文化比较研究、贸易经济、传媒学包括传媒安全、媒体融合研究与设计、电视评沦、国际传播等领域成果丰富,著或合著《传媒安全研究》、《国际一流媒体研究》、《全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中央电视台对外传播史》、《走向大市场》、《商道现象学》、《个体道德论》、《领导心力》等,《百名摄影记者聚焦SARS》(主编之一)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特别奖,《国家大师丛书——贺麟评传》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首家德的荣与辱》、《寓哲理性、艺术性于政治性之中——“澳门十年”的特点》《巧妙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分别获第七、八、几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论文评论类二等奖。

本书特色

  在全媒体时代,传播的类型与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高频率接触各种媒介的时代,如何有效利用媒介发掘我们需要的信息,如何能够辩证地认知和理性应对信息爆炸带来的影响,进而在媒介中处理好主动性与控制权的关系,这都使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成为时代的需要。李舒东编最的《新媒介素养教育》旨在指导读者正确认知媒体,提高媒介素养。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概念篇——什么是媒介素养,信息篇——在信息爆炸的世界中恰当选择信息,媒体篇——媒体形态与媒体融合,本质篇——媒体的属性与管理,窗口篇——媒介的内容,关系篇— —媒介、受众与用户,应用篇——媒介信息使用与利用。
  本书在编写中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可作为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指导教材,也可供社会相关专业人士作为参考读物使用。

 

目录

第一章  概念篇——什么是媒介素养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媒介、媒体、传媒    二、媒介素养  第二节  媒介素养一与媒介相处之道    一、媒介是“人”的延伸——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媒介    二、把关理论——真相与失真    三、使用与满足理论——“自助餐厅”中的相互选择    四、场域理论一与媒介共同创建环境    五、多重语境传播一媒介素养的扩展  第三节  教育目标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    二、本书的设计和目标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章  信息篇—在信息爆炸的世界中恰当选择信息  第一节  信息爆炸和高频率接触    一、信息爆炸:我们生活在一个海量信息环境之中    二、高频率接触:我们时刻都在和信息媒介发生关系  第二节  信息爆炸的影响    一、信息爆炸的正面影响与机遇    二、信息爆炸的负面影响与挑战  第三节  取得控制权——不断提升媒介素养的益处    一、什么是信息的控制权    二、政府、组织机构与个人的控制权:信息选择与利用    三、如何取得控制权:在信息社会中取得控制权需掌握的技能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三章  媒体篇——媒体形态与媒体融合  第一节  媒体形态的发展与分类    一、媒体发展历程分析    二、媒体的不同分类  第二节  户外媒体    一、户外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户外媒体的运营与传播特点    三、户外媒体传播的优劣势分析    四、户外媒体个案介绍  第三节  平面媒体    一、平面媒体发展概况及未来趋势    二、平面媒体的传播特点    三、平面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    四、平面媒体个案介绍  第四节  广电媒体    一、广电媒体发展概况    二、广电媒体的传播特点    三、广电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    四、广电媒体个案介绍  第五节  网络媒体    一、网络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    三、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    四、新媒体个案介绍  第六节  移动媒体    一、移动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三、移动媒体的传播优劣势分析    四、移动媒体个案介绍  第七节  多业态媒体与媒体融合    一、多业态媒体发展概况及趋势    二、多业态媒体的传播特点    三、媒体融合发展的优势    四、媒体融合发展个案介绍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四章  本质篇——媒体的属性与管理  第一节  媒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媒体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二、中西媒体管理体制对比    三、中西媒体运行机制的对比  第二节  我国的新闻改革与传媒体制变迁    一、我国新闻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传媒体制的变迁  第三节  媒体管理的政策法规    一、政策法规在媒体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媒体管理的现行政策法规体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五章  窗口篇一媒介的内容  第一节  理解媒介的内容    一、“媒介即是信息”——从技术功能角度理解“媒介内容”    二、“拟态环境”——媒介内容与事实的“一致”与“偏差”    三、“议程设置”——媒介内容隐蔽却有力地隐喻现实世界  第二节  非虚构类媒介内容    一、新闻性媒介内容    二、纪实性媒介内容    三、学术性媒介内容    四、广告类媒介内容  第三节  虚构类媒介内容    一、娱乐性媒介内容    二、叙事性媒介内容    三、游戏类媒介内容  第四节  内容方式革新带来的媒介内容革命    一、概念释义    二、内容范围    三、理解三类媒介内容的特点    四、多元内容生产方式的移动互联时代如何提升媒介素养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六章  关系篇——媒介、受众与用户  第一节  媒介在受众中的角色    一、传递的角色    二、迎合的角色    三、操控的角色    四、营销的角色    五、社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角色    六、媒介角色的偏差  第二节  受众地位的历史变迁与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    一、受众地位的变化与现代媒介格局    二、受众在传播中的作用    三、受众的需要与权利  第三节  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    一、熟练使用媒介    二、辨识媒介信息    三、受众媒介素养与社会媒介素养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第七章  应用篇——媒介信息使用与利用  第一节  获取信息:一种古老而崭新的权利    一、从多元媒介中收集不同信息    二、利用网络定制化与社群化趋势  第二节  使用信息:保持独立思考与理性判断    一、问题意识让信息整合更加有效    二、鉴别信息真伪的简易方法    三、理性与多元意见的必要性    四、版权意识  第三节  发布信息:使个人成为媒介的一部分    一、面对公共媒介:如何通过公共媒介发布信息、参与话题    二、参与媒介互动    三、自媒体时代的权利与义务    本章小结    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媒介素养教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4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