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任光圆
页数:29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404284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科医学(第2版)》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共分为三篇二十章。第一篇为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从全科医学的产生、发展和相关概念的介绍入手,重点阐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理论与原则。第二篇为全科医疗实践,从基层医疗照顾中的基本技术入手,按全科医疗的原则,重点介绍了除日常社区医疗外的亚健康人群照顾,重点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卫生保健要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要求,社区急症处理原则和社区康复、临终关怀、社区护理的方法。第三篇为全科医疗管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全科医疗中的法律法规与伦理、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全科医学(第2版)》适用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类、卫生管理类等专业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等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与自学参考教材。
本书特色
本书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本书共分为三篇二十章。第一篇为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从全科医学的产生、发展和相关概念的介绍入手,重点阐述了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的理论与原则。第二篇为全科医疗实践,从基层医疗照顾中的基本技术入手,按全科医疗的原则,重点介绍了除日常社区医疗外的亚健康人群照顾;重点人群(妇女、儿童、老年人)卫生保健要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要求;社区急症处理原则和社区康复、临终关怀、社区护理的方法。第三篇为全科医疗管理,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公共卫生管理、全科医学教育与科研、全科医疗中的法律法规与伦理、全科医疗质量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介绍。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临床医学类、卫生管理类等专业学生,同时也可用于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生、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等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教材与自学参考教材。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全科医学发展简史
第二节 全科医学产生的基础
第三节 全科医学的医学观
第四节 学习全科医学的意义
第二章 全科医学的相关概念
第一节 全科医学
第二节 全科医疗
第三节 全科医生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第一节 两种不同的服务模式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的原则
第三节 全科医生的应诊任务
第四节 全科医生应诊的过程
第五节 病人管理
第四章 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照顾
第一节 家庭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 家庭与健康的关系
第三节 家庭评估
第四节 家庭健康照顾
第五章 以社区为导向的健康照顾
第一节 社区与健康
第二节 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照顾
第三节 社区诊断
第四节 社区筛检
第五节 社区健康照顾团队
第六章 以预防为先导的健康照顾
第一节 预防医学概述
第二节 临床预防
第三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二篇 全科医疗实践
第七章 基层医疗照顾中的基本技术
第一节 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
第二节 医患沟通技巧
第三节 病史采集
第四节 概率方法及评价量表的应用
第八章 亚健康人群照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合理膳食与适量运动
第三节 控烟
第四节 心理卫生
第九章 重点人群保健
第一节 妇女保健
第二节 儿童保健
第三节 老年人保健
第十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
第一节 以社区为导向的慢性病管理
第二节 慢性病社区管理举例
第十一章 社区急症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场急救
第三节 转诊与运送
第十二章 社区康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康复服务在社区中的开展
第十三章 社区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区护理发展简史
第三节 社区护理的管理与工作内容
第十四章 临终关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终前照顾
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
第三篇 全科医疗管理
第十五章 居民健康档案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
第三节 居民健康档案的种类和内容
第四节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第十六章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管理
第三节 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管理
第四节 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
第五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品牌管理
第十七章 公共卫生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卫生管理及其体系
第二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管理
第十八章 全科医学教育与研究
第一节 全科医学教育
第二节 全科医学科研
第十九章 全科医疗中的法律法规与伦理
第一节 全科医疗中的有关法律
第二节 全科医疗中的有关法规
第三节 全科医疗中的有关伦理
第二十章 全科医疗质量管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全科医疗质量的要素
第三节 全科医疗质量的管理内容
第四节 全科医疗质量的管理方法
第五节 全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英中文对照名词
节选
《全科医学(第2版)》: 发展个人技能,一是要有正确的健康观,有强烈的维护健康的意识;二是要有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包括正确认识维护自己健康与关注他人健康、关注健康支持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关系;三是能有准备地对付人生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发展个人健康技能需要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实现。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卫生部门),都要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改善个人的健康意识、知识、技能和行为水平。 (二)健康促进的内涵 健康促进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健康促进涉及整个人群的健康和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非仅限于疾病预防。 2.健康促进直接作用于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包括社会行为、生态环境、生物因素和卫生服务等。 3.健康促进是运用多学科、多部门、多手段来增进群众的健康,包括知识传播、健康教育、法规、财政支持、社区开发以及群众自我维护等。 4.健康促进的工作主体不仅仅是卫生部门,而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部门。 5.健康促进强调个体、家庭、社区和各种群体有组织地积极参与;为了增进健康,必须通过制度、体制和组织机构的改革来促进社会公平。 6.健康促进强调健康一环境一发展三者的协调。 (三)健康促进的策略 1.倡导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行力和生物学因素均可促进健康或损害健康。健康促进行动的目的是通过对健康的支持,使上述因素有利于健康。而健康的支持需要倡导,包括政府责任、财政支持、社区参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等。 2.促成健康促进的目的在于实现人人健康,而健康促进的行动目标在于缩小健康状况的差别。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及获得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促使他们能够明智地、有效地预防疾患和解决健康问题。 3.协调健康促进不仅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而且需要协调所有相关部门的行动,包括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工矿企业、社会团体、志愿者组织等,形成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以保证更广泛、更平等地实现健康目标。 (四)健康促进的工作过程 健康促进的工作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 1.需求评估目的是通过社区诊断:①确定社区重要的健康问题及选择优先。②确定优先健康问题的重点人群及其危险因素。③确定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④取得社区对项目的承诺。 2.项目计划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①目标人群及他们对优先健康问题的知、信、行现状。②向目标人群传播的基本信息和重要的可变的行为。③总目标和具体目标。④策略和活动。⑤制订监测和效果评价计划。 3.动员资源首先是确定实施项目所需的社区资源,其次是发现和动员社区内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 4.实施项目和过程评价实施项目的基本环节包括:①制作和预试材料。②社区和组织的能力建设。③专业人员、基层卫生人员、志愿人员的培训。④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宣传教育,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和技能。过程评价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测计划执行的质量、策略和活动的即时效应,以便及时改变策略和调整计划。 5.效果评价是对项目实施目标达成度和存在问题的评价,通过评价提出改进项目计划的建议。四、社区常见的健康促进活动 (一)社区体育锻炼社区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应充分调动当地的社会网络,取得社区政府的支持,积极引导社区充分利用、认识和挖掘潜在的社区资源,协调各部门解决锻炼用场地、器械以及医学检测等各方面实际问题,在社区装配适宜的健身器材,提高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二)学枝卫生和烟草预防 青少年常见疾病如贫血、龋齿、视力不良、肥胖等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而吸烟往往从青少年开始。因此,提高学校管理者对学生健康的关心程度,使其意识到在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科学饮食和营养卫生知识,加强体育锻炼,加强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在公共场所张贴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树立禁止吸烟的标牌,举办吸烟有害健康的讲座,让家长为自己孩子树立不吸烟的榜样等。 (三)艾滋病教育 在社区中举办艾滋病讲座,给社区居民发放有关艾滋病的图片小册子等,普及艾滋病知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艾滋病预防的意愿和积极性,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开展安全性行为教育,使个体获得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开展道德、法制教育,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观念,营造洁身自好的社区舆论环境。动员多部门参与推进安全套和注射器的提供,使更多部门担负起社会健康的责任,是改善艾滋病流行状况的健康促进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