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三版)

封面

作者:曲伶俐主编

页数:499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20528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3版)》的编写过程中,力图使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高职高专教育在理论教学上,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培养目标上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本教材在加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阐释的同时,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二,以工作岗位为中心设计教材内容。法律文秘专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是从事司法机关的书记员工作,以及政府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为此,本教材打破了以系统传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构建所需的理论知识的新型教育模式,即不求系统性,但求实用性。例如,传统的学科教育中的有关内容本教材未必涉及,在传统的学科教育中非重点的内容本教材可能作为重点知识予以阐释。其三,突出以案释理、以案释法。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3版)》在每节的开头都设置了导入案例,在节中的相关理论部分或法律规定部分都简要分析了该案例;在每章的结尾又设置了示范案例和习作案例,目的是进一步传授给学生分析刑事案例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应用能力。其四,突出综合性。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3版)》上编为刑法,下编为刑事诉讼法,是唯一一部将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结合在一起的教材。但它不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教材的简单压缩,而是根据法律文秘专业的岗位需要提炼内容的组合。其五,注重体例的独特性。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本教材在每章中设置了学习目标、本章小结、实务训练(示范案例和习作案例)、复习与思考,每节设置了导入案例,教材的最后还附有主要的参考文献,便于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本书特色

    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法律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  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刑事法律的基本知识,具备刑事法律的认知能力和一定的诉讼参与能力。它的学习要以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并作为进一步学习法律文书课程的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法律文秘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知识必修课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系统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构建所需的理论知识的新型教育模式。教学过程中,通过到相关单位实习和校内实训,采取工学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效果评价采取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对刑事法律的认知能力和一定的诉讼参与能力。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108学时。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法律制度。
    本课程对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具备刑事法律的认知能力、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诉讼参与能力。
    预期目标:能胜任司法机关的书记员工作和政府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共分两编:
    1.上编:刑法。
    知识要求:掌握刑法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的基本规定。
    能力要求:能够具备识别是犯罪行为还是合法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民事不法行为或者行政不法行为的能力;能够具备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
    2.下编:刑事诉讼法。
    知识要求:掌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熟悉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定。
    能力要求:根据刑法知识,确认犯罪发生的情况下,具备一定的诉讼参与能力。
    四、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本教材编写的总体要求是:必须依据课程的性质,充分体现课程的设计思路,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的内容,实现课程的目标。
    具体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编写技术要规范,二是编写要符合要求。
    2.教学建议。在教学模式上,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重点讲授与法律文秘专业相关的基本的刑事法律制度,培养学生一定的法律专业素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知识传授和必要的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法律识别能力、一定的案例分析能力和诉讼参与能力;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
    3.教学评价。建立阶段性评价(每学期可分三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目录

上编  刑  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第一节  刑法的体系与特征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二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第二节  犯罪构成概述
  第三节  犯罪客体
  第四节  犯罪客观方面
  第五节  犯罪主体
  第六节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三章 正当行为  
  第一节  正当防卫
  第二节  紧急避险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  犯罪既遂形态
  第二节  犯罪预备形态
  第三节  犯罪未遂形态
  第四节  犯罪中止形态
 第五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认定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典型罪数
  第二节  不典型罪数的类型
  第七章 刑罚的种类  
  第一节  主刑
  第二节  附加刑
 第八章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  
  第一节  刑罚裁量制度
  第二节  刑罚执行制度
 第九章 重点罪名解析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二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三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四节  侵犯财产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五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六节  贪污贿赂罪重点罪名解析
  第七节  渎职罪重点罪名解析
下编  刑事诉讼法
  第十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体系与任务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主体
 第十一章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第一节  立案管辖
  第二节  审判管辖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第一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
  第二节  回避的程序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三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44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