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文艳主编
页数:188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02963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烹饪原料是烹饪技术的物质基础,是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烹饪原料的种类、数量、应用方法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烹饪原料的选择也随着烹饪技术的发展、农牧渔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自然生态的认识而不断变化。现代人由于饮食营养观念的改变,食物结构的相应调整,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由追求珍馐、奢华、名特原料的感性选择向尊重自然生态、追求科学营养健康和应用繁育技术的理性选择转化。 《烹饪原料》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是烹饪工艺学不可或缺的支撑,是培养中、高级中式烹调师和烹饪工作者的专业教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立足于应用技术型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创新。 《烹饪原料》贯彻了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规范性四项原则,吸收了国内外的先进知识和理论,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特点,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并给学生以拓展知识的空间。在原料品种的选择上,增加了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原料品种,尤其是调料部分,并对拓展知识进行了相关链接。
目录
第一章 烹饪原料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分类
第二章 烹饪原料的营养成分与组织结构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 烹饪原料的营养功能
第三章 烹饪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采购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品质检验
第三节 烹饪原料的贮存方法
第四节 烹饪原料的质量管理
第二篇 动物性原料
第一章 畜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畜类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二节 家畜副产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节 畜类制品的认识及应用
第四节 畜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 禽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禽肉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二节 禽肉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节 禽蛋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四节 禽、蛋的质量控制
第三章 鱼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鱼类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鱼类制品的认识
第三节 鱼类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四章 其他动物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虾蟹类的认识与应用
第二节 软体类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节 其他水产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篇 植物性原料
第一章 粮食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粮食类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粮食类制品的认识
第三节 粮食类原料及其制品的烹饪应用
第四节 粮食类原料及制品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 蔬菜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蔬菜类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蔬菜类原料的烹饪应用
第三节 蔬菜类制品的认识及烹饪应用
第四节 蔬菜类原料的品质检验与保管
第三章 果品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果品类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果品类原料的烹饪应用
第三节 果品类制品的认识
第四节 果品的品质检验与保管
第四章 菌藻类原料及其制品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菌藻类原料的认识
第二节 菌藻类原料的烹饪应用
第三节 菌藻类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四篇 调辅原料
第一章 调味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调味原料概述
第二节 单一味调味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节 传统复合味调味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四节 现代复合味调味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五节 调味原料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 辅助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第一节 食用油脂的认识与应用
第二节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与应用
第三节 辅助原料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节选
《烹饪原料》: 第一节 畜类原料的认识与应用 猪肉、牛肉等家畜肉是我国居民肉食消费的最大构成部分,是烹饪原料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国饲养家畜的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猪、牛、羊等已属家畜,近二十年我国畜肉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而且畜肉产品占据大量的市场加工食品份额,种类十分丰富。畜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并适于多种烹调方法,可制成多种风味特色的菜肴,应用最为广泛。但是,畜肉有哪些类别?怎样合理使用畜肉呢? 1.基本概念 1.1 畜类 畜类指可用于烹饪加工的哺乳类原料的总称。这类原料个体较大,出肉量多,身体由头、颈、躯干、尾和四肢构成,体被圆毛,心脏分为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目前在烹饪中使用的包括家畜和野畜。烹饪中使用的主要包括家畜肉和副产品两大部分。 1.2 家畜肉 家畜肉,一般是指家畜屠宰后去血、毛、皮、内脏、头、蹄后的部分,也称胴体。猪肉占全猪的60%~70%,牛肉占全牛的40%~50%。 猪肉的胴体分割分为肩、背、腹、臀、腿几个部分。肩颈肉俗称前槽、夹心,臀腿肉俗称后腿、后臀尖,背腰肉俗称外脊、大排、硬肋、横排,肋腹肉俗称软肋、五花,前臂和小腿肉俗称肘子、蹄髈,前颈肉俗称血脖。 牛肉的胴体分割分为臀腿肉、腹部肉、腰部肉、胸部肉、肋部肉、肩颈肉、前腿肉、后腿肉几个部分。在此基础上再分割为牛柳、西冷、眼肉、上脑、嫩肩肉、胸肉、腱子肉、腰肉、臀肉、膝圆、大米龙、小米龙、腹肉等。牛柳为牛里脊;西冷为牛的外脊;眼肉为牛肩部的背阔肌、肋最长肌和肋间肌;上脑包括肩部的背最长肌和斜方肌;嫩肩肉主要是牛上臂、与肩交汇处的三角肌;胸肉包括胸升肌和胸横肌;腱子肉指牛的前腿肉和后腿肉;腰肉主要包括臀中肌、臀深肌,是去除臀肉、大米龙、小米龙、膝圆后剩余的一块肉;臀肉包括半膜肌、内收肌、股薄肌,剥离大米龙、小米龙即可见;膝圆指臀股四头肌,是长圆形的肉块;大米龙是臀股二头肌,为一四方形的肉块;小米龙是位于臀部的半腱肌;腹肉为肋排的肌肉。 2.家畜类的组织结构特点 家畜类从组织结构上主要分为肌肉组织、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其组成比例因动物的种类、品种、年龄、肥度、营养状况及饲养情况的不同而不同。 2.1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发达,易于加工。家畜类的肌肉组织非常发达,尤其是骨骼肌,又称瘦肉,是构成家畜肉即胴体的最重要部分,分布在畜体的背部、躯干和四肢,形成大的肌肉块,如后鞘、里脊、腱子肉等。平滑肌主要分布在脏器表面,如肠壁、胃壁,由于结缔组织的深入被隔成片状,没有大的肌肉块。 肌纤维纹理明显,粗细略有不同。家畜肉的肌纤维较其他类别动物性原料粗,肌肉纹理清晰,纵横交错,伸展性好,肌肉块大,容易加工成形,并且含肌红蛋白、酶、肌糖原及代谢产物的肌浆丰富,因此肉汤醇厚,肉味鲜美、耐嚼,刀工技艺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成年家畜肌纤维比幼年家畜肌纤维粗,因此肉质比较老韧,幼年家畜则肉质细嫩。牛的个体大,肌纤维要比猪粗糙。 肌肉组织在家畜各部分布不均匀,各部分肌肉组织的结构也不同。如背部、臀部处肌肉组织发达且肉的食用价值也较高,腹部肌肉较少,食用价值较低。猪里脊和外脊的肌肉肌红蛋白少、颜色较浅,牛肉和羊肉肌红蛋白较多、颜色较深。 2.2 结缔组织 由于家畜个体较大,家畜肉的结缔组织发达,较之其他动物性原料是结缔组织含量最多的动物性原料。结缔组织的含量与部位、年龄、种类、肥育状况、役用情况有关。结缔组织在畜体中的分布特点是前多后少,腹多背少,如前腿、颈部、肩胛处结缔组织较多,而通脊、后鞘则较少。一般老龄的、役用的、瘦的畜体含结缔组织多,牛、羊的结缔组织比猪的多。结缔组织含量多的肉从口感上表现为较粗、较韧、较硬,如牛肉。 2.3 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的含量因家畜的种类、品种、年龄、肥度、部位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家猪的脂肪多于犍牛,母畜的脂肪多于公畜,肥度大的家畜脂肪多于肥度小的,腹部脂肪多于背部;脂肪的颜色、气味因家畜的种类而异,猪、山羊的脂肪为白色,其他畜类的脂肪带有不同程度的黄色,牛、羊的脂肪因含有低碳链脂肪酸而产生一定的膻味。脂肪所释放的味道也是各种家畜独特风味的重要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