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红侠
页数:299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396473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是我社与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联合打造的“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之一。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对二十世纪近百年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做了全面的梳理,体现了这一百年来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研究现状和整体面貌,精选其中最具学术价值和影响的论文,如齐如山《戏中之建筑物》(1918年)、王朝闻《把死舞台变成活环境》(1958年)、盖叫天《穿破不穿错》(1986年),等等,反映出一个世纪以来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的水平和特点,这些论文多发表于不同时期的《新青年》《菊部丛刊》《剧学月刊》《戏剧论丛》等,已产生过良好的影响。该书的编选对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和对硕、博士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所附戏曲舞台美术研究论文索引五六百条,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目录
概述
旧戏不宜用背景说
中国旧戏是假象的
戏中之建筑物
马连良之反对布景谈
舞台装饰概论
谈戏曲舞台装置
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
戏曲时间、空间的特殊处理
把死舞台变成活环境
穿破不穿错
论戏曲舞台设计
戏曲舞台布景与民族传统绘画
学传统,摸规律,再进一步——戏曲舞台美术杂谈
梅兰芳谈戏曲舞台美术
郝寿臣的脸谱艺术
周信芳在人物造型上的革新创造
谈传统戏曲景的表现与切末的运用
京、昆现代戏服装设计中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京剧现代戏布景的形式——学习《红灯记》的布景设计
戏曲人物造型论
创造新的戏曲舞台美术
虚实相生——漫谈戏曲舞台美术
切末研究
戏曲景物造型论
中国传统戏曲舞台与西方现代舞台设计
京剧脸谱图案刍议
二十世纪戏曲舞台美术研究文章索引
节选
《戏曲舞台美术研究卷/二十世纪戏曲学研究论丛》: 因为现在还有这么一些不同的看法,这里就需要再谈一谈戏曲布景风格的民族化问题。 究竟戏曲舞台布景采用民族绘画形式,是否太狭隘、太单调呢?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它是应该有民族性的,艺术愈有民族性,它才愈有国际性。我们在布景上采用民族绘画形式,应该说并不是狭隘的。而且,中国绘画形式从来是有它的多样性的。只以原有的山水画一项来说,有写意山水,有工笔山水,有淡墨山水,有青绿浅绛及金碧山水,也有图案式的山水。而在山水画的皴法中,更是多种多样。其他人物画、花鸟画、界画以及图案、剪纸等,都是和山水画一样地丰富多彩。我们尽可以把丰富多彩的绘画形式,按不同的剧种、剧目,灵活运用到布景上去。我们民族绘画的本身,就是“百花齐放”的,可见戏曲布景采用民族绘画形式,更是丝毫不会有什么单调之感。 戏曲中各剧种乐舞性强度不同,布景风格因此是否也可以不一样,有些剧种是否也可以不必采用民族绘画形式去搞布景呢?应该承认,中国戏曲各个剧种的歌舞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差别的。如昆曲、京剧、高腔、梆子等剧种舞蹈性很强,有很多“程式化”的表演动作;但评剧、越剧、沪剧就不完全一样了,至于像各地方的花鼓戏、秧歌戏、采茶戏等剧种,又更生动活泼一些。在各个不同的剧种之间,因为有这么些差别,它们对于运用布景的方法,以及采用布景的容量,就不能完全一致。有的应该采用较简洁一些的布景,有的应该采用较有装饰性的布景,有的又应该采用比较细致写实的布景。如果强求各个剧种的用景都完全一样,这是不可能的。但不论什么剧种的布景,在运用民族形式这一点上,却完全可以相同。因为它们都是歌舞剧,而且都是中国式的歌舞剧。并且要知道:民族形式的布景完全可以多种多样,而且应该多种多样,这正如民族形式的戏曲是多种多样一般。 现代戏是否就可与古典戏不同,就可不用民族风格去搞布景呢?这一点也值得商榷。古典戏与现代戏一样要有真实生活根据,现代戏在服装、化妆方面,虽然与古典戏有所不同,但它一样都是“载歌载舞”的戏曲形式。歌与舞所表现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但艺术的真实,已不同于一般生活的真实,在布景方面,也就不能过于采用写实的风格。而且民族绘画也不是完全不能写实的,在民族绘画中,有写意的绘画,也有工笔的绘画。工笔就是中国画中较写实的一种。我们的戏曲在改进、在发展,我们的绘画也在改进、在发展。我们为了与民族戏曲的风格相结合,采用民族绘画去搞布景,是很适宜的。 这里特别应该表明一点,我们采用民族形式,并不排斥外国良好的艺术经验。关于西画写实布景的本身,我们不能有所非议。例如话剧、歌剧,当然用它。过去有些新文艺工作者,把西画写实布景运用到民族戏曲中来,在为民族戏曲布景艺术开辟途径这一点上来说,也还应该肯定,同时中国戏曲布景艺术究竟还比较年轻,对于舞台布景的透视,以及色彩、明暗各方面,有时还应适当地向西画写实布景学习,吸取一些技法,用来丰富自己。但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戏曲,是民族性很强的艺术,在布景方面,也就应该在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去吸收外国的东西,并逐渐把它化为自己的东西,使它更能与自己民族的戏曲紧密结合。假如布景设计者,不管与中国戏曲整个演出风格是否协调,是否统一总是满足于自己西画写实布景的技巧,甚至于还很轻视自己的民族艺术,这就很值得研究了。 掌握了西画写实的布景设计者,只要他真正要求与整个戏曲风格相结合,有意识地向民族绘画学习,是不难把中国戏曲布景艺术搞好的。有些油画家和西画写实布景设计家,他们都正在考虑油画如何民族化,考虑布景如何戏曲化的问题,并且有了不少成绩。如油画家费以复所画的《黄坛口水电站》,是非常精彩的油画,同时也是非常精彩的民族绘画风格。设计家苏石凤设计的越剧《白蛇传》布景,脱离了以往西画写实风格,出色地表现了合于中国戏曲的布景风格。甚至有些话剧布景设计名家,在话剧《虎符》等剧中,也完全采用了民族形式。像这些例子是不少的。可见民族风格的绘画与布景,并不是神秘的。 布景是为戏曲舞台典型人物创造典型环境的,它有时还能揭示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的戏曲舞台布景设计者,他首先必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与人民有共同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然后才能认真地吸取自己的民族传统艺术,把传统艺术拿来作为开拓今天社会主义新艺术的基础,加以革新发展,创造性地展开他在戏曲舞台布景中的艺术想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