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滢慧
页数:234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77197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生入学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公共基础课系列·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编写是为了帮助大学新生尽快了解、适应大学生活,较快地实现从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转变。教育他们树立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成才的理想,引导他们热爱学校和所学专业,自觉遵守校纪校规,争做合格大学生,提高成才起点。希望通过《大学生入学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公共基础课系列·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的引导,使大学新生能进一步地理解和认识大学生活,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大学生入学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公共基础课系列·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参考了国内多部相关著作,但更多的是编者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凝结和提炼。于滢慧主编的《大学生入学教育》既可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教材,也适合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广大教师参考,还可以供各种层次高等院校的新生作为提升自我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节 大学的起源及发展
第二节 大学的内涵
第三节 大学的精神
第四节 大学的职能
第二章 走进大学生活
第一节 适应大学新环境
第二节 融人大学生活
第三节 了解大学需要学些什么
第三章 高等院校制度
第一节 高等院校机构设置
第二节 高等学校主要规章制度
第四章 大学的学习与考试
第一节 学会学习
第二节 正确面对各种考试
第五章 大学生与网络
第一节 大学校园中的网络
第二节 网络的双刃性
第三节 大学生如何正确运用网络
第六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第四节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方法
第七章 大学生恋爱
第一节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与恋爱类型
第二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调适
第三节 培养健康的恋爱观
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第九章 大学生生命观
第一节 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途径
第十章 大学生国防与安全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国防教育
第二节 大学生军训
第三节 大学生安全教育
第十一章 大学生实践活动
第一节 参加社团活动
第二节 担任学生干部
第三节 积极申请入党
第四节 投身社会实践
第十二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与实施
第四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路线
参考文献
节选
《大学生入学教育/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公共基础课系列·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一、人际万花筒——痛并快乐着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一)多元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浓缩的“小”社会,存在着形态各异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类型更加丰富。无论是绚烂多彩的校园生活(使自己开始有机会投身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还是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使自己开始有意识、有能力关注自己与他人的交往),人际关系状态都毫无例外地为每位大学生的生活确定了色彩的基调。 1.亲情一线牵——与父母的关系 与父母的关系贯穿每个人的一生。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我成熟的父母教会孩子的是真诚、热情、对人的信任与关切,而自我不成熟的父母教会孩子的是敌视、冷漠、对人的负面评价。家庭成员之间人际互动的心理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决定其对人际关系问题最基本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反映模式。 上了大学,就像牵着线的风筝,虽然大家远离了自己的父母,但却以各种方式与父母保持着复杂和极具情感色彩的关系,而与父母的关系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成长。 在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上,许多同学存在矛盾心理。他们觉得上了大学就像脱了缰绳的马,认为父母再也不能管自己了,觉得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社会上驰骋了。空间距离确实可以使人感受到这种自由,也需要学生在离开父母后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上学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靠父母,对生养自己的情感,不管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仍脱离不开与父母的关系。 这也使许多同学在学习独立与忍耐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思考由此带来的对自己目前人际关系的影响,渐渐地会觉得自己有能力给予父母一点点关心,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只是一味地要求获得爱。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也是大学生向成人转变的重要方面之一。 2.友情更可贵——与同学的关系 大学生尤为重视同学关系,更愿意以同学的行为作为参照标准,更在意同学的评价,更看重同学的肯定与认可。 同学关系可以给自己以归属感。随着人的自我成长特别是到了青春期,被同龄人和被身边的团体所接纳是归属感的重要满足。并且希望把同学关系发展成朋友关系,多交朋友,不管是一般的朋友还是知心的朋友。在人际交往上注重情感成分,但是会多少带有功利色彩,因而存在一些不满情绪。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渴望尊重与平等。有的同学对别人说话爱施发号令,即使是班干部,听者也容易感到不舒服,因为到了大学,大家都会觉得彼此是平等的,谁也没比谁高多少。而这个年龄段对这些问题也特别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评价,同时也对人际交往抱有理想化的期望。 3.爱情最期待——与异性的交往 由于生理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和性心理的逐步发展,大学生逐渐对异性产生了兴趣,喜欢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而大学生活又为异性交往提供了许多机会。 大学生异性之间的交往比中学时要自然、大方。相对而言,大学生更加重视异性交往,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更在意异性同学的评价,更注意在异性同学面前的言谈举止,与异性交往时心思更细腻。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男女大学生对同性友谊的需求程度几乎是相同的,但侧重的方面不同,男性强调兴趣爱好的一致;女性倾向情感的依恋,更加细腻亲和。所以男性较多独来独往,女性却为失去友谊而更加悲伤。绝大多数大学生渴望异性友谊,但异性友谊对自尊心的影响程度更大,带来的烦恼也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