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渠敬东
页数:2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585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 创新工程》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中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变迁过程,从占有、经营和治理三个维度出发,考察了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本书着重分析了企业的单位制结构及组织内部的师徒制等机制,提出了体制治理与民情治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较为详尽地考察了改革以来承包制、市场制和项目制下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劳动关系的演变过程,总结了造成不同时期劳动关系矛盾的诸因素,提出了从结构和机制出发多向调整劳动关系的看法。
作者简介
渠敬东,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副主编。主要从事社会理论、中国社会学史、组织社会学领域研究,代表作有《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现代社会的人性及教育》等。
傅春晖,1983年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201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组织社会学、城乡社区发展和中国社会思想史。曾在《社会学研究》等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
闻翔,1984年生,安徽巢湖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工社会学、社会理论及社会史。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开放时代》等杂志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
本书特色
渠敬东和傅春晖和闻翔编著的《组织变革和体制治理–企业中的劳动关系》通过梳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中企业与职工关系的变迁过程,从占有、经营和治理三个维度出发,考察了劳动关系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本书着重分析了企业的单位制结构及组织内部的师徒制等机制,提出了体制治理与民情治理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也较为详尽地考察了改革以来承包制、市场制和项目制下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劳动关系的演变过程,总结了造成不同时期劳动关系矛盾的诸因素,提出了从结构和机制出发多向调整劳动关系的看法。
目录
第一章 引题 一 中国社会的传统格局 二 资本入侵与劳工阶级的形成 三 劳资矛盾与社会建设的诸种方案 四 走向全面革命第二章 占有、经营与治理:理论阐释的一种尝试 第一节 占有 一 占有的三 种理想型 二 中间形态 第二节 经营 一 经营的概念 二 经营的三 种理想类型 第三节 治理 一 体制治理 二 知识治理 三 民情治理第三章 总体体制下的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第一节 不断运动与调整的三 十年 一 1949—1956年: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形成 二 1957—1965年:集权与分权的不断变动 三 1966—1978年:全面动乱及新的曙光 第二节 单位制:总体体制下的企业组织 一 作为一 种治理形态的单位制 二 单位制的“社会动力学” 第三节 单位内部的团结机制第四章 双轨制改革中劳动关系的转变 第一节 双轨制下的二 重社会结构 第二节 乡镇企业:集体制下的劳动关系 一 多重占有结构 二 经营至上的营利活动 三 双轨治理体制 四 承包制话语 五 家庭与宗族的复兴 第三节 国营企业:承包制下的劳动关系 一 国营企业承包制改革 二 承包制下劳动关系的转变 三 国营企业中的集体制第五章 市场化改革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 第一节 政府与资本双重推动下的市场化浪潮 一 政府推动下的市场化改革 二 分税制改革与企业的变局 第二节 企业改制及其占有关系的转型 一 国营企业的产权变革 二 民营企业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化劳动关系的形成 一 农民工流动与雇佣制劳动关系的形成 二 国有企业的危机与职工下岗分流第六章 社会建设与劳动关系的治理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工厂 一 全球资本条件下的发展格局 二 劳资关系及社会矛盾的诸面向 第二节 劳动关系矛盾的表现 一 国际生产分工的底端效应 二 企业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 劳工治理中的制度偏移 第三节 劳动关系的公共治理 一 技术治理与社会责任 二 企业中的员工参与 三 工会的作用第七章 小结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