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国娣主编
页数:234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1072782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新班级生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主要内容包括:走班合作教学的价值、从班级授课到班级生活、学校变革的内部反思、选修、社团课的价值、团队活动、团队游戏课、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重视基本素养,还需个性和特长、基于音乐的综合艺术活动主题大纲的编制等。
本书特色
俞国娣主编的《新班级生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探索)》以学校教育叙事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反映面向新世纪走在改革和创新前沿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本书主要论述了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在小班化教育改革中的大胆探索。杭州市从1998年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改革,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就是专门为进行小班化教育而设计建造的。作为最早一批参与这项研究的学校,崇文实验学校进行这项实验已经十余年了,在小班化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和成果,并逐步形成了对小班化教育的基本认识。
目录
第一节 包班协同教学的探索
一、包班协同教学的含义
二、包班协同教学的模式
三、包班协同教学的价值
第二节 走班合作教学的尝试
一、走班合作教学的管理机制
二、走班合作教学的基本形式
三、走班合作教学的价值
第三节 从班级授课到班级生活
一、学校变革的内部反思
二、学校变革的外部驱动力
三、我们对“新班级生活”的思考
第二章 班级活动走新路
第一节 选修、社团课
一、选修、社团课的开设和选课
二、选修、社团课的衔接
三、选修、社团课的价值
第二节 团队活动
一、团队游戏课
二、假日小队活动
三、团队活动的价值
第三节 主题教育
一、主题教学周
二、仪式、节日教育
三、主题教育的价值
第三章 自幼经历不同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 传授尚可分科,生活势必融合
一、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
二、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
三、德育综合实践课程的价值
第二节 重视基本素养,还需个性和特长
一、基于音乐的综合艺术活动主题大纲的编制
二、基于音乐的综合艺术活动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音乐的综合艺术活动的教学方法
第三节 书本打基础,实践长才干
一、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阶段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
三、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第四章 让每个孩子都成才
第一节 崇文尚德
一、“崇文尚德”的校训历史
二、“崇文尚德”的时代使命
三、“崇文尚德”的人才观
第二节 多元评价
一、多元的评价主体
二、多元的评价内容
三、多元的评价方法
……
第五章 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第六章 联系家庭和社区
第七章 少教多学的欢乐校园
后记
节选
《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丛书·新班级生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探索》: 班级,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班级中,学生学习知识,体验生活,学校功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中。通常,人们在理解班级时更多是从班级课堂中的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的角度,其他的学生活动则是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处在次要的地位。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教育观念的更新,崇文实验学校把班级活动提升到与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同样重要的地位,不再作为补充,以此打破传统班级教育中认知与交往割裂、分离的局面,强调社会、学校、家庭的统一,强调学生发展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让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班级生活”中的班级活动,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选修、社团课。作为贯穿小学全程的选修类校本课程,选修、社团课发挥教师的特长,以学生为主体,增进交往,培养特长。第二类为团队活动,包括团队游戏活动和假日小队活动。团队游戏活动以团队合作为核心,注重环境适应、沟通交往、合作竞争、责任意识、自我成长;假日小队活动注重学生有意义的课外学习,注重传承文化、开拓视野、陶冶美德、锻炼能力。第三类为主题教育,通过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仪式教育、节日教育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彰显学生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突显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珍惜生命、承担责任、孝敬长辈、和谐相处、乐于回报的精神。 三类新班级活动的开展,旨在解决现代学校发展的四对基本矛盾: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师本位与学生本位。 第一节选修、社团课 长期以来,学校学习中,学生接受最多的是书本知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几乎被必修课程占据,学生在课程方面从来没有自主权,没有机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课程。同时,学生交往的对象也仅限于本班同学。现代社会,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建构性的活动。首先,我们主张教学活动应该坚持在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前提下,从认知结构的整体性出发,开发并整合各种课程。选修、社团课的开设,将课程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其次,学生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自选形式的选修、社团课的设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需求,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从而更加主动学习。再次,选修、社团课的开展,打破班、年级的限制,增强群体互动,进一步促进学习与交往,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最后,我们认为,选修、社团课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提升,最终实现人人拥有一技之长。 崇文实验学校本着以上理念,为学生开设了贯穿小学全程的选修课程:在一、二年级,称为选修课;在三至六年级,称为社团课。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首先,都是校本课程,而且是活动性质的校本课程,包括体育、音乐、美术、科技等多个种类,有完整的课程计划和阶段性评价,不是文化课补习班,也不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其次,二者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家长和教师的指导与建议下自主选择科目;最后,它们不受年级和班的限制,由固定的教师走班授课,有相对固定的学习场所。它们的区别在于,选修课每周三次,内容不一样,而社团课每周两次的内容是一样的。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广泛接触各类活动,而在高年级的时候则定向,主要形成特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