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庄西真著
页数:256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30320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职业学校的学与教》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即技能型人才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即教学目标,职业学校只有通过教学才能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第二部分分析职业学校教学活动的相关要素,即职业学校、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职业学校的学与教》的教学活动发生在职业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目的的行为互动。第三部分依次介绍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只有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恰当地采用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职业学校的教学才能体现更好的质量。
作者简介
庄西真,男,1967年生,江苏理工学院职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兼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职教论坛》《职教通讯》等杂志编委。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迄今已经出版专著7本(主编2本),主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丛书”、“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丛书”、“职业教育发展路径探索丛书”。在《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实验》《当代教育科学》《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科学》《教育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各类论文近200篇。有40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中小学学校管理》全文转载。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套有关职业教育研究的丛书,系统地阐述了职业教育的理论、现状以及问题所在。本书是一套有关职业教育研究的丛书。
目录
第一章 技能以及操作技能的形成
一、职业及其分类
二、技能种种
三、技术工人
四、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
五、技术工人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职业学校及其学生
一、职业学校
二、了解工厂
三、职业学校的学生
四、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
五、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发展
第三章 职业学校的教师
一、何为教师
二、职业学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三、职业学校教师的能力
四、作为决策者的职业学校教师
五、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
第四章 职业学校的教学
一、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对应关系
二、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层次
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基本结构
四、职业学校通用型课堂教学结构
五、课堂教学结构的形变
第五章 职业学校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
三、职业学校的系统教学设计
四、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设计理念
五、职业学校的实训课教学设计实务
第六章 职业学校的教学策略(上)
一、学习结果匹配教学策略
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三、波纹环状教学策略
四、直接指导教学策略
五、复杂学习教学策略
第七章 职业学校的教学策略(下)
一、案例教学策略
二、迁移教学策略
三、场景教学策略
四、有效利用时间教学策略
五、技术促进教学的策略
第八章 职业学校的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
二、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三、职业学校教学评价的功能、过程、特征和内容
四、能力导向(cBA)视角下的职业学校教学评价体系
五、两种不同的教学质量:以高职院校为例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丛书:职业学校的学与教》: 2.教学设计阶段。第一,说明教学具体目标。教学目标描述了预期状态下的教学结果,说明了学习者必须能做什么才被认为是有胜任能力的。具体目标来自于人们执行任务之前所需的技能。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的最终指向,就像一幅描述一个完整产品的各个成分的蓝图。第二,明示技能分层。技能分层是一些简化的图表,体现了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有助于决定在学习一些新技能之前应该先学哪些技能,也提供了设计课程结构的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决定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源和设施。第三,说明预期教学对象。它概括地指明了教学会使哪些人受益。通过了解这些关键特征,有可能使教学更好地适合每一个学习者,包括选择具体目标、示例、术语、媒体及充分考虑到每个学习者达成目标的程序。教学对象分析是创设有效教学的关键技术之一。第四,规定课程先决条件。课程先决条件说明了学习者在能够从教学中获益之前而必须先具备的东西。先决条件来自于说明教学对象和课程中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3.教学开发阶段。第一,拟订标准测试。标准测试通常是指“业绩核查”或“技能测试”。标准测试可以使学习者和教师确定教学是否有效,即一个学习者经教学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它们也可使学习者和教师决定学习者是否可以进入下一单元的教学,但不是用来做学习者之间业绩表现的横向比较,而是指相对于具体目标来说学习者的表现如何。 第二,提供针对性练习。这一步描述应该提供什么“素材”,才使得学习者可能掌握教学内容。此时要列出所需设施和工具及教学环境,列出一些在实际岗位条件下所涉及的人。因为练习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安排适当的教学操练是很重要的。 第三,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对目标、标准测试、针对性练习和教学对象的说明,就能够得出有利于完成每个目标的教学内容,确保学习者学到的是必须知道的东西,而非无关的或已经知道的内容。 第四,选择教学传递方式。这一步主要决定媒体和其他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懂得在开始练习之前应需要知道什么。在确定内容之后进行媒介的选择,这通常是容易而省时的。 第五,安排教学模块。这包括确定具体目标的操练和对练习的结果如何作出反馈。另外,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学习者实现具体目标之前应具备的知识。安排教学模块要依据行为业绩表现,而不是依据时间限制来做决定,一个教学模块应包括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教学工作,而非只是填满一个单元的时间空挡。 第六,进行试教。试教是教学开发的重要一步。通过试教可以诊断教学是否有效,及正式实施之前需要做哪些改进。重视教学效果的人坚持在上每一堂课之前至少有一次“试教”。 第七,教学单元排序。这一步把教学单元按一定的次序排列,以便维持或提高学习者的动机,在已有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或复杂的技能,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定期练习。 4.教学实施阶段。第一,制订上课程序。上课程序是按理想状态和特定条件而设计的上课路线图,它们可提供学习者和教师一个参照依据。一门课的“路线图”可能来自于上课程序和技能分层;这个路线图告诉学习者课与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在进行其他课程单元时哪些单元应先掌握,同时帮助学习者确定下一步应做什么。 第二,做好各种准备。在教学之前,教师应知道怎样使教学顺利进行而非设置障碍。这就包括界定成功教学的要素,应用和控制能加强业绩表现的有利结果,应用或示范有利于业绩表现的原则以及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第三,实施教学。在每一个教学单元开始前,学习者应先了解具体目标,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教学或操练。在教学完成后,应该让学习者表现其对具体目标的掌握程度。如果他们达到或超出了标准,就可以提前进行下一单元,否则就应该提供补救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