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青年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

封面

作者:徐勇

页数:308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10144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影响很大的“潘晓讨论”事件入手,探讨80年代文学特别是小说创作在涉及青年问题时如何塑造青年,及其变迁的过程。“潘晓讨论”虽是社会事件,但并非没有文学文化上的意义,而如果从80年代文学与社会实践之间紧密的关系来看,80年代的小说创作其实是在某一层面上回应并回答了“潘晓讨论”提出的问题:即在经历“文革”造成的理想信念幻灭后如何重塑青年主体形象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不同的人群(如五七作家群)有着不尽一致的看法,而那些普遍有着“红卫兵”经历的知青作家一代,也在努力通过他(她)们的笔墨,来为自己的青年作史,以思考自己一代人的出路;这些不尽一致的书写汇成了80年代小说斑驳而又丰富的面貌,本书的研究目标就在于试图呈现出这种复杂的面貌来,为今天重新审视80年代文学提供某种可能的路径和角度。

作者简介

徐勇,现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先后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小说评论》、《青年研究》、《浙江学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校学报》、《北京社会科学》、《当代文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及文化研究。

目录

序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价值 第二节 历史的幽灵与文学想象 第三节 “青年议题”与现代性第二章 文学写作的主体性与20世纪80年代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代际竞逐与文坛变迁 第二节 自我边缘和中心情结——知青作家与右派作家如何寻根 第三节 文学返城与回乡——回乡作家与知青作家中的城乡想象第三章 想象青春与记忆之“痛” 第一节 现代化、日常生活与裂变中的青年 第二节 历史和现实纠缠中的知青写作 第三节 回避历史与走向传统第四章 青年形象与“人”的历史 第一节 历史的颠倒与创伤书写谁来承担 第二节 改革叙述、空间想象与“青年”的诞生 第三节 个人记忆与群体想象 第四节 寻根写作与主体意识第五章 作为方法的青年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 第一节 伤痕写作、青年叙述与断裂问题 第二节 改革文学与青年的辩证法 第三节 “现代化”的想象与知青一代的自我重建之路 第四节 “寻根”的构建与青年的主体性结语《平凡的世界》与“后文革”一代青年的成长史参考文献20世纪80年代小说年表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青年议题与20世纪80年代小说创作》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11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