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科学课程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封面

作者:于海波

页数:230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81031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引论、科学课程的历史考察、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科学课程反思与展望: 科学观维度、科学课程目标革新: 科学素养理想等。

作者简介

于海波,1973年3月生,黑龙江省七台河人。2003年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物理学院副教授、学科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科学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近年,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全球教育展望》、《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物理教师》、《物理通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其中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一项,国家博士后基金课题一项,吉林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一项,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一项。

本书特色

本书阐述科学文化的“间际”与“本体”分析。科学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是本研究重点之一,因此,本研究根据需要对科学文化进行文化“间际”和“本体,,两个层面的考察。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一、概念释义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科学课程的历史考察
一、科学课程的合法化
二、科学课程的活动化
三、科学课程的结构化
四、科学课程的综合化

第三章 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上)
一、科学文化:间际的理解
二、科学文化:本体的思考

第四章 科学文化的课程价值(下)
一、科学的文化属性与科学课程发展
二、科学文化课程价值的层次结构
三、科学文化与科学课程文化建设

第五章 科学课程反思与展望:科学观维度
一、科学观的内容及其对科学课程的影响
二、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科学课程发展
三、科学观对科学课程制约机制分析

第六章 科学课程目标革新:科学素养理想
一、“科学素养”概念提出的前提性假设
二、科学素养的历史考察
三、科学素养的定义与特征
四、反思与构建

第七章 科学课程理想形态:多元复合与有机生成
一、科学课程形态的回顾与反思
二、科学课程形态的静态分析
三、科学课程形态的动态分析
四、科学课程中的教学活动

第八章 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建构主义视角
一、科学文化的建构属性
二、学习论中的建构主义
三、科学课程学习方式变革的建构主义议题

第九章 科学课程建设的跨文化思考:“李约瑟难题”的启示
一、“李约瑟难题”的由来和破解
二、“李约瑟难题”的文化启示
三、“李约瑟难题”的教育启示
四、“李约瑟难题”对科学课程建设的启示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科学课程发展的文化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0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