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931-1941-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

封面

作者:惠春琳

页数:229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12480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公众舆论进行分析、界定、比较与阐释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1931年-1941年美国东亚(远东)政策的影响,并对不同舆论主体与美国政府间的互动规律以及公众舆论的影响路径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作者简介

惠春琳,1998年毕业于陕西西安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7—2008年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与经济学院,主攻美国对外关系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5—2010年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主攻美国外交政策,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担任教学工作,并同时教授AP美国历史课程。

本书特色

惠春琳编著的这本《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1931-1941)》试图通过对具体事件的研究,为公众舆论对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提出理论框架。同时,中西方学者有关公众舆论对美国对欧洲政策、对华政策研究成果颇硕,但对日本和整个东亚政策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所以本书试图加入这部分的研究,使得此项课题的研究更加饱满。另外,本书还将加入媒体对决策者对远东政策制定过程的作用力,试图在决策者、媒体和公众舆论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循环影响机制,希望能在内容创新的基础上达到理论的创新。

目录

绪论第1章 概念解析:公众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中的舆论观第一节 公众舆论的概念第二节 公众舆论的特征与分类一、公众舆论的特征二、公众舆论的分类第三节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公众舆论观一、现实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与公众舆论二、自由主义国际关系思想与公众舆论第2章 摇摆与退让:公众舆论对胡佛政府远东政策的影响第一节 胡佛政府远东政策的舆论背景一、西方国家对国际事务的漠视二、美国经济、社会形势的恶化第二节“九一八”事变后的美国公众舆论一、“九一八”事变中美国媒体的态度二、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美国和平主义运动三、美国公众对日本侵华行为的反应四、美国的中国形象:从《傅满洲》到《大地》(学者的塑造)第三节 胡佛政府远东政策的成型一、对门户开放政策的坚持及与国联的合作二、不承认政策的形成第3章 “有限介入”:公众舆论对罗斯福政府远东政策的影响第一节 罗斯福远东政策的舆论背景一、政党的轮替、民意的转移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二节 罗斯福执政初期的美国公众舆论一、美国媒体对《天羽声明》的反应与政府的妥协二、美国公众对日本蚕食华北的态度三、利益集团对远东的看法四、和平主义运动和孤立主义情绪第三节 罗斯福“有限介入”远东之政策一、《中立法》的通过:美国远东中立政策的形成二、罗斯福“有限介入”远东之政策第4章 转折与互动:公众舆论与罗斯福远东政策的战略调整第一节 从卢沟桥到珍珠港:美国公众舆论的转变一、美国媒体对中日全面战争的反应二、国会与孤立主义情绪的高涨三、和平主义思潮的再次分裂四、盖洛普测验:美国对中日战争的民意第二节 罗斯福政府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及二者的互动一、炉边谈话对公众的影响二、总统记者招待会的影响三、第一夫人巡访的舆论引导四、罗斯福与孤立主义的斗争第三节 美国远东政策的转折:从中立到“全面介入”远东政策一、中立、观望的远东政策: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广东空袭二、对日禁运政策的形成三、美国对华援助政策四、美国全面介入远东之政策跋论:从政治学视角对本书的再审视第一节 国会、利益集团对美国远东政策的影响第二节 媒体对政府远东政策的影响第三节 民意测验和选举对远东政策的影响第四节 全文的总结与现实意义的提炼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931-1941-美国公众舆论对美国东亚政策的影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02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