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众.公众舆论与国民政府外交(1927-1949)

封面

作者:左双文

页数:341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664031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众、公众舆论与国民政府外交研究(1927-1949)》写到:近年来海峡两岸研究民国外交史的学者,主要是着力于外交当局和外交官员的研究,其重点主要在“上层”,此书则是着力对民众、公众舆论这些与“上层”既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下层”在中国外交中的作用,作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从多达60多种民国时期的报刊中,梳理舆论对外交事务的关注和影响;从大量公私文书的比对中,观察外交事务中民众与政府互动的情形。此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民国时期民众、公众舆论与中国外交关系的著作。

本书特色

《民众、公众舆论与国民政府外交研究(1927-1949)》从民国外交史的角度,着重研究民众(公众舆论)在民国外交中的角色、活动、作用,以及这些活动对外交进程的影响以及对涉外事件处理结果的影响,对双边关系的影响,对政府外交方针、外交决策、对外态度、外事处理方式的影响。同时,将与民众运动对应的政府的反应和决策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分析。

全书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一)民国时期民众参与外交事务概况;(二)民国时期公众舆论对外交事务的干预和评论;(三)政府对民众参与外交事务的态度和对策;(四)政府外交受民众(公众舆论)参与的影响;(五)英、美、日、苏等国对中国民众介入外交事务的态度和反应;(六)民众参与的作用及其评价。

目录

绪论

第一节济南事件前后的国民政府与中外舆论

第二节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国民政府的应对

第二章九一八事变后的《国民外交杂志》及其政治主张

第一节“国民外交协会”的构成

第二节《国民外交杂志》的基本主张

第三节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日本侵华危机加深后国民政府与民众的反应及互动

第一节榆关失陷后当局及国内民众的反应

第二节热河失陷及《塘沽协定》签订后社会各界的反应

第三节日本进窥华北后中国朝野的不同态度

第四节日本策动华北自治后民众及当局的反应

第四章中德、中英外交中民众的参与及其影响

第一节中共和民众舆论对陶德曼调停的反应

第二节民众与1937年英日关于中国海关问题交涉

第三节1939年天津事件后的国民外交

第四节1940年滇缅路危机后的民众舆论和民众团体

第五章中苏外交中的民众及其与国民政府的互动

第一节《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第二节中国民众舆论的介入

第三节抗战胜利前后的中苏关系

第四节中苏东北问题的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反苏运动

第六章抗战中后期及战后初期中美关系的国内公众舆论

第一节1943年前后中美关系的国内公众舆论

第二节抗战胜利前后中美关系的国内公众舆论

第二节抗战胜利前后中美关系的国内公众舆论

第三节马歇尔使华与国内公众舆论

第七章民众、国民政府与战后对日处置问题

第一节战后初期开放对日贸易问题上的中国政府与民众

第二节对日和会问题上的交涉

第八章1947—1948年问中美关系中的民众及其与政府关系

第一节中国民众“反扶目”情绪的发展

第二节“反美扶日”运动的爆发及过程

第三节《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之前的民众与国民政府

第四节《1948年援华法案》成立之后的民众反应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325

后记/339

节选

此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正在由宁赴赣的途中。在宁的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于右任、丁惟汾、戴季陶、朱培德等,立即通知相关人员,于当晚8时举行临时中央常会。会议由戴季陶主持,与会者还有王正廷、吴稚晖、邵力子、陈立夫、陈布雷、张道藩、恩克巴图、克兴额等人,会议通过了若干决议:“会议中众意对外仍采诉之国际联盟,请其主持公道,对内则亟谋全国国民及本党同志牺牲成见,一致联合,又电催介石迅即返京妥商一切。……并由中央通告国民及党员,除剿赤救灾工作外,全国国民须一德一心,共御外侮等语。至晨1时许始散。”

20日上午,还在从南昌返回南京的军舰上,蒋介石即对日方请国民政府保护其在中国各地日侨的要求,作出了及时回应。他电令叶楚伧,告以“顷接王部长正廷电称,日使馆上村书记官来称,日政府已下令加意保护在日华侨,希望我对日侨亦尽力保护云云。着即由国府通令各省市,切实劝谕可也”。

也许是日方保护侨民的要求提醒了蒋介石,在致电叶楚伧的同时,蒋介石致电韩复榘,令其注意防止民众激烈反目,以免使日军更有扩大事态的借口:日侵沈阳后,“我政府正严重交涉中,各地方民众爱国心理之冲动,自所难免。但切不可有激烈反日运动及报复暴举,使日更有所藉口,使外交益陷困难。应力持镇静,严守秩序。请兄负责维持为要”。

21日下午2时,蒋介石从南昌返回南京后,下午6—10时召集吴稚晖、张静江、戴季陶、邵元冲等会商处理办法。蒋对日前中央临时常会决定的若干办法表示赞同,主张此事“应先提国际联盟会及非战公约各国,以求公理之战胜。而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至于军事,忍耐至相当程度,出自卫最后行动,与倭寇决战”。

22日上午,蒋出席南京市召开的临时党员大会,即公开提出了“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的处理方针。蒋也知道,这种既不抵抗又不交涉的方针,民众是很难理解的,故在报告中也谈到要如何应对民众反日情绪的问题。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众.公众舆论与国民政府外交(1927-1949)》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