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437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
ISBN:97875609196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这一历史重任。文化素质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卷所辑的演讲稿的核心内容是有关知识经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等教育改革等方面。
本书特色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以人文为主体,覆盖众多学科,对于当前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很有帮助。因为它体现了众多学科相互渗透、整合的新趋向,也提供了许多颇为珍惜的新思想、新信息。由于主讲人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儒雅渊博的老年学者,又有思想敏锐、勇于革新的中青年俊才,各抒己见,精华纷呈,为营造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提供了良好的精神资源。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 章开沅
代序
从“三注”到“三提高”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中
教育思想观念的探讨
教育部副部长 周远清
1994年,针对当时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际,我们提出“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意个性发展。没有个性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创造性,但更重要的是加强素质教育。过去我们讲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五六十年代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比喻,即给学生干粮不如给学生猎枪。这个比喻强调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但我认为,光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不够,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应该就是“素质”,其根本就是做人。一个知识丰富、能力很强的人,不一定就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所以培养人才,一要传授知识,二要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素质
这里所讲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心素质是本钱。作为基础的文化素质作用于人的一生,或者说作用于人的整个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因而我们认为大学要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当然,我们强调加强素质教育,并不是以一种教育代替另一种教育,也不是以素质教育取代专业教育,大学教育不能仅仅简单概括为素质教育,大学教育应该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结合起来,应将三者融为一体。这些观点的提出,得到高等教育界有关专家和学者的赞同。所以当我们提出在高校开展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时,得到许多高等学校的积极响应。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在52所高等学校进行了近三年 的试点。应该承认,每一年的工作都有新进展。通过试点,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已得到高等学校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 已经深入人心。 近三年试点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使得人们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上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如: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文化素质教育包括文史哲基本知识、艺术的基本修养、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教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教
育更集中地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或分类,因此,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等等。
实践证明,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弥补了我国高等学校长期以来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不足,符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
试点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为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教育部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普遍开展,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制定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成立了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确定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建立若干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
然而,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我认为,当前特别应着眼于“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
……
目录
从“三注”到“三提高”(代序)
创新与大学
路甬祥:知识经济、创新体系与大学教育改革
赵忠贤:关于“创新”的几点看法
柯俊:学习Graduation Commencement——21世纪学会如何学习
……
素质与人才
周远清: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杨叔子:理想崇高 志于成人
张岂之: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
……
科学与哲学
杨振宁:美与物理学
李政道:科学和艺术——一个硬币的两面
张信刚:从活字版到万维网
……
中国与世界
王辑思:文明的冲突
沈致隆:美国各界在中美关系上两种不同观点的对立与斗争
赵林:文化保守主义与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
……
文学与艺术
吴小如:《西洲曲》与《木兰诗》解析
孙道临:在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体会
蓝翎:关于文艺欣赏
……
经济与社会
张光平:东亚重构和对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李义平:中国经济改革的热点、难点和盲点
田森: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