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金生等著
页数:534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70269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高混凝土面板坝安全关键技术的科技专著,也是混凝土面板坝安全技术的手册。本书全面阐述了高混凝土面板坝设计新理念、面板坝性状研究与预测、复杂地形质条件下高混凝土面板坝结构分析、面板坝安全监测、面板接缝止水、面板混凝土抗裂及耐久性、面板坝优质快速施工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等内容,不仅反映了我国高混凝土面板坝安全关键技术的科技成果,也代表了我国高混凝土面板坝安全技术的水平。
作者简介
贾金生,1999年3月至今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党委常委。兼任国际大坝委员会副主席,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坝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水利学会水工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郦能惠: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理事,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和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会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宗敦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任中国水电集团总工程师兼工程科技部主任。2010年1月任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12年1月起任中国水利水电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本书特色
贾金生、郦能惠等最的《高混凝土面板坝安全关键技术研究(精)》是关于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关键技术的科技专最。全面阐述了作者提出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变形协调设计新理念和动态稳定止水防渗新理念,系统总结了针对高面板坝安全建设关键技术难题的科技成果,主要包括: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面板堆石坝性状研究与预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分析、面板接缝止水、面板混凝土抗裂及耐久性、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面板堆石坝优质安全施工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等内容,反映了我国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关键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水平。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运行、科研和建设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或作为研究生的教材。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第一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 第一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实践的启迪 第二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 第三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的工程应用 第四节 结论 参考文献第二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性状研究与预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筑坝材料流变特性研究 第三节 筑坝材料本构模型和计算参数的试验研究 第四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性状的预测和验证 第五节 用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预测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性状 第六节 结论 参考文献第三章 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结构分析 第一节 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结构形式研究 第二节 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结构优化研究 第三节 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防渗墙应力变形性状研究 第四节 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的圆弧形防渗墙 第五节 陡峻地形条件下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参考文献第四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面板接缝止水 第一节 接缝止水的发展和评价 第二节 动态稳定止水设计研究 第三节 接缝止水研究 第四节 接缝止水设计 参考文献第五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混凝土抗裂及耐久性 第一节 面板结构受力分析 第二节 面板材料改性机理及改性途径研究 第三节 面板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第四节 面板挤压破坏研究 参考文献第六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 第一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仪器的研制开发 第二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设置原则和要点 第三节 中国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主要工程特性及安全监测 第四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性状的表征 第五节 300m级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性状的预测 第六节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技术 第七节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安全监测反馈分析 第八节 结论 参考文献第七章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优质安全施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施工规划与组织 第三节 导截流与坝体填筑新技术 第四节 面板与趾板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五节 特殊气候条件下面板坝优质安全施工技术 第六节 深覆盖层基础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第八章 典型工程应用 第一节 马来西亚巴贡面板坝 第二节 甘肃九甸峡面板坝 第三节 江苏宜兴抽水蓄能上库面板坝 第四节 老挝南俄二级面板坝 第五节 新疆吉林台一级面板坝 第六节 青海公伯峡面板坝 第七节 甘肃龙首二级面板坝 第八节 苏丹麦洛维面板坝 第九节 北京十三陵抽水蓄能上库面板坝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高混凝土面板坝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49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