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谭润志
页数:212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404152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从大学生学习和职业发展入手,深入剖析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探讨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旨在帮助大学生在充分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身优势和职业兴趣的基础上找准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制订相应的职业规划,避免盲目就业,为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有效保证。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概述、职业社会认知、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目录
第一节 人生追求与职业规划
一、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二、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
第二节 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
一、为什么上大学
一、大学学习的特点及现代学习观
三、大学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第一节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一、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发展的意义
第二节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一、职业选择理论
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三、职业生涯决策理论
第三章 职业社会认知
第一节 现代社会的职场概况与职业发展
一、高等教育发展与大学生就业
二、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职业发展与职业能力要求
第二节 认识工作世界
一、工作与职位分析
二、职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第三节 了解工作世界的维度和方法
一、了解工作世界的维度
二、了解工作世界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
第一节 认识自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自我认识概述
二、自我认识的维度与方法
第二节 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职业选择
二、职业价值观探讨:确定职业价值观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三节 兴趣
一、兴趣
一、兴趣与职业
三、职业兴趣探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第四节 性格
一、性格与职业选择
一、职业性格探索
第五节 能力
一、能力的分类
一、能力倾向探索
第五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订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制订的主要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三、时间梯度原则
四、重在大学原则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一、清晰个人生涯愿景
二、自我评估
三、环境评估
四、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五、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六、制订弥补差距的行动方案
七、实施、评估与反馈
第三节 大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的常用方法
一、SWOT分析法
二、5W归零思考模式法
第六章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
第一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与评价
一、大学生涯目标的确定
……
第七章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节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在质上的表现:一是教育大众化,导致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趋于公平,个人职业能力成为职业获得的重要参考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层出不穷,以及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职业在对求职者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时,职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配置在很多领域也开始趋向公平与合理。二是迎合人才的多元能力融合标准,职业对人才的选择具有更大的包容性,职业弹性结构增强,职业自由选择度提升。社会变革加剧,政府在社会制度的设计上给予职业变动发展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社会结构弹性、开放性日益增强,个人可以不受政府制约规定而自由选择职业。显而易见的一个社会现状就是,就业政策更加灵活,与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就业“服从分配”的单一渠道相比,在竞争机制引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大学生在寻找市场感觉方面,表现得空前机敏、活跃,大学生就业渠道空前广阔,如人才市场、网络求职、通过传媒自我推销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采取自主择业的双向选择,个人的职业选择自由度空前提高。 对应职业的发展,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机制也由“计划安置型”向“市场竞争型”转变。这一机制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能够实现职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核心素质群。它首先是一系列能够适应职业的素质群: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个性、心理承受力等综合素质。其次,也是通过学习和素质的开发而形成的,可以塑造和培养。职业能力是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桥梁。在大学生日益“就业难”的今天,根据市场与职业社会的需求来培养大学生,使之适合不同岗位的需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了解职场,就是要了解职业及岗位对胜任能力的要求,了解其对人才的期望与定义等。在当今的职业社会发展中,仅仅拥有学历和各种证书仅能作为步入职业门的硬件参考,无论拥有怎样优秀的背景,扎实的职业能力都是每一个职场人发展的根基。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才是当代大学生走向成功就业的关键。复杂的职业需要与新经济的出现要求大学生在毕业之前获得学术能力与人际能力的平衡发展,培养自我的功能性能力、可迁移的能力与适应性能力等。大学生应该在社会需求与职业需求的指引下,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因职业需要而必须具备的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群,不仅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还包括人在从业活动中处理事务的智、情、意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它是通过学习和素质开发而形成的,可以塑造和培养。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种指向工作世界的能力。在工作世界中,我们关注的是“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知道什么”。具体来说,大学生应该在社会需求与职业需求的指引下,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职业能力。 当代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双重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的职业变动在量和质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在大学生毕业时不再实行国家分配,而是实行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政策,个人真正成为具有自主性的市场主体——自主择业、自主流动。这一转变对于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1.培养良好的功能性能力 功能性能力是与大学生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相关的能力,主要是指一些专业技能的掌握、学习知识与善于思考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