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的回顾

封面

作者:徐向前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0101367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历史的回顾

内容简介

本书是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自全稿首版之后,十余年来,有关方面组织军史专家对该书的细节进行了精心校核,使这本党史、军史领域的经典作品更具权威性。
共和国十大元帅中,只有三位元帅留下了回忆录,而尤以徐帅的回忆录最富历史感,该书的出版,曾改写了党史、军史。
徐向前元帅三十岁就成为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以精深的军事思想、优良的战斗作风、丰富的战略战术,造就了众多的良将精兵,是红军中部队最多、最善打大仗硬仗恶仗、战绩最辉煌的一方统帅。
他指挥红军多次取得大捷,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也经历了西路军的艰危和苦难。反六路围攻,他以八万红军击败敌军二十万,歼敌十万,是红军战史上歼敌最多的大战。
抗战时期,他赴华北,战平原,进山东。作为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他统一指挥山东、苏北各路中共军队,包括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是八路军中指挥部队人数最多的战略区域军事主官。
解放战争时期,他用一年半时间,以六万地方武装,全歼山西敌军三十万,再一次锻造出一支铁军。
本书回顾了徐向前元帅的战争岁月,是全面展现我党我军光辉战斗历程的力作。

作者简介

徐向前(1901—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省五台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在国民军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任教导营教官、参谋、团副。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起义中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十团党代表、师参谋长、师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1年起历任红四军参谋长,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前敌指挥部总指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1939年起历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后改为第十八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78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

目录

第一章 风雨年代童年和家庭读私塾上小学学徒生活考入国民师范教书的岁月
第二章 革命生涯的起点报考黄埔军校紧张的学习和战斗生活在国民二军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白色恐怖下
第三章 野火烧不尽参加广州起义奔向海陆丰坚持东江游击战争离开东江之后
第四章 大别山区的工农武装割据初到大别山区粉碎三次“会剿”七条游击战术原则和初期的建军经验一个红军士兵的通信出击平汉路红一军的整编和南下
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上)双桥镇大捷避强击弱机动歼敌南下之争白雀园“大肃反”
第六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下)成立红四方面军四大战役的胜利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七章 西行转战三千里枣阳新集之战漫川关突围越秦岭走关中再越秦岭南渡汉水风雪大巴山红四方面军的战斗作风
第八章 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进据通南巴十一桩大事反三路围攻
第九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木门会议前后大练兵运动和根据地建设所谓反“右派”和“托陈取消派”三次进攻战役
第十章 十个月的反六路围攻从外线进攻转入内线防御四期收紧阵地和两次反击战万源决战防御总反攻
第十一章 冲破“川陕会剿”川陕甘计划广昭战役陕南战役强渡嘉陵江
第十二章 长征路上(上)懋功会师曲折向毛儿盖进军打开北上的通道
第十三章 长征路上(下)进军川西南百丈决战柳暗花明在道孚、炉霍、甘孜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第十四章 血战河西走廊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第一次西进第二次西进兵败祁连山
第十五章 奔赴抗日前线七七事变前后太原谈判与五台之行转战晋东南积小胜为大胜
第十六章 冀南平原造“人山”初到冀南会见卡尔逊反摩擦斗争平原游击战
第十七章 齐鲁烽烟成立八路军一纵队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发展武装力量粉碎新“扫荡”打退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十八章 在延安的岁月重返延安在联防司令部任抗大校长参加延安整风
第十九章 初到解放战争前线抗战胜利后解放运城临汾攻坚战
第二十章 晋中决战决战前夜初战吿捷北上创造战场总攻歼敌
第二十一章 解放太原参加西柏坡会议四大要点争夺战围困与瓦解攻城时刻
第二十二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莫斯科之行关于民兵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军走向现代化的曲折历程
后记
Article Title:《历史的回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