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基于苏镇个案的实地研究

封面

作者:张洪华著

页数:326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100468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特定区域,以实地调研的形式系统分析一个乡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有助于发现农村中小学发展演变的规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遗留问题,推动农村教育顺利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简介

张洪华,男,1977年生人,汉族,山东人,教育学博士,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教授。2001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获教育学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获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管理与政策、职业教师教育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职教论坛》、《教学与管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现主持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特定区域,以实地调研的形式系统分析一个乡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博弈过程,有助于发现农村中小学发展演变的规律,为进一步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遗留问题,推动农村教育顺利转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目录

第一章 导言一、研究缘起(一)农村教育备受关注(二)个人研究取向(三)研究意义与价值二、研究现状(一)定量分析(二)定性分析(三)当前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面临的挑战三、研究对象(一)为什么是乡镇(二)为什么是苏镇四、研究方法(一)实地研究(二)文献研究(三)问卷调查
第二章 背景与政策一、背景分析(一)现代化与城镇化(二)农村人口与学校生源(三)公平与效率之争二、政策影响(一)扶持新式学堂的政策(二)普及小学教育的政策(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四)学校危房改造的政策(五)基于税费改革的政策(六)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三、学校布局调整的逻辑(一)实践的逻辑(二)政策的逻辑(三)两种逻辑的关系
第三章 利益与博弈一、利益与利益主体(一)利益、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二)利益主体及其分类二、利益博弈与学校布局(一)利益博弈的条件基本形成(二)利益博弈在教育中的诸多表现(三)学校布局中的利益博弈:方法论的视角三、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一)利益主体(二)利益表达(三)博弈形式
第四章 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一、新与旧的利益博弈:新中国成立前之教育基础(一)与风沙和恶政的抗争(二)相对孱弱的私塾教育(三)早期新式学校的创立二、百花齐放可圈点:村办学校迅速兴起(一)办学重心下移,学校激增,形式多样(二)师资力量短缺,民办教师强力撑持(三)前期成果显著,后期教育质量下滑三、天时不如地利:20世纪80年代的小学布局(一)普及小学教育,学校遍布各村(二)村民集资办学,节衣缩食争先(三)村办学校顶峰,资金不足衰退四、地利不如人和:“普九”期间的小学布局(一)建设标准提高,多方筹资迁建(二)分级管理体制,乡财不堪重负(三)办学实力消长,少数脱颖而出(四)选择样板示范,多方利益博弈五、天时愆伏亦难违:“普九”后的小学布局(一)外部环境变化,村小举步维艰(二)顺应潮流调整,村小数量骤减(三)调整遭遇瓶颈,规划陷入僵局第五章 初中学校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一、联办初中迅速兴起,利益博弈自此而生(一)范窖村联中及当时的布局(二)学校迁建中的利益博弈二、初次合并焕然一新,管理落后生源流失(一)办学条件得以改善,管理水平依然滞后(二)学生流失严重,范窖村重办中学三、再次合并难挽狂澜,县城中学发展迅猛(一)为了“普九”验收,教育资源再被整合(二)县城中学发展迅猛,苏镇中学有巢无风(三)初中毕业只为文凭,由此死灰亦可复燃四、办学地位得以巩固,未来发展反更彷徨(一)争夺初中办学权,尤王庄痛失契机(二)村办中学渐失势,彷徨中勉力前行
第六章 私立学校的兴起一、第四中学: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办学历史及招生制度(二)撤并原因及撤并程序(三)往事如烟,学子戚戚二、万隆学校: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异地迁入,倾首拭目(二)生存环境,喜忧参半(三)特色办学,迅速崛起三、校地关系:鲶入鱼群起波澜(一)生源竞争更加激烈(二)师资流动日益频繁(三)学区规模明显缩水(四)公办初中压力日增
第七章 目标、逻辑与布局一、新旧体制更替(一)目标与逻辑:破旧立新,加强控制与乱世求生(二)学校布局:从沿海城市向内地农村逐步展开二、普及小学教育(一)目标与逻辑:立足扫盲,广设学校与读书识字(二)学校布局:村办为主,遍地开花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目标与逻辑:“普九”验收,竟相达标与权衡择校(二)学校布局:校际差距逐步拉大四、后“普九”时代(一)目标与逻辑:均衡发展,调整布局与质疑梦想(二)学校布局:向城市集中与重新洗牌
第八章 可能、反思与抉择一、苏镇学校布局的几种可能(一)苏镇学校布局:基于实证调研的现状分析(二)苏镇小学布局的几种可能(三)苏镇初中布局的几种可能二、基于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一)村小要不要撤并(二)初中要不要进城(三)目标定位要不要“为农”(四)城市与农村:孰优孰劣三、抉择:基于发展的视角(一)让农村的孩子看到希望(二)让农村的孩子热爱农村(三)农村初中急需正确定位(四)构建城乡和谐的学校生态系统
附录附录1 调查问卷附录2 相关图表参考文献著作类中文期刊类学位论文类政策文件类史志年鉴类报刊类电子文献类外文类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基于苏镇个案的实地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9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