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小刚著
页数:252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100467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对导致翻译中创造性叛逆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考察这些因素如何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操纵译者对原文做出改动、并使创造性叛逆具有什么样的形态;创造性叛逆在译入语中的意义和价值;译入语文化对原语文化的接受;以及两种文化融合后译语文化的走向。
本书特色
“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原语文本在译人语语境流传中发生的与作者本意相背离的理解、翻译与阐释。刘小刚所著的《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与跨文化交际》针对目前创造性叛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下,采用理论阐发与历史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描述了创造性叛逆的概念内涵、创造性叛逆在特定历史话语中的形态及其在译语语境中的文化意义,从而进一步引发对跨文化交际的内涵、方式、准则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总序前言引言 一、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二、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创造性叛逆与跨文化交际:目的、内容与方法第一章 创造性叛逆——跨文化交际中的对抗与融合 第一节 哲学阐释学与创造性叛逆 一、决定着创造性叛逆的前理解 二、创造性叛逆——视域融合的表征 第二节 一个个案——《哀希腊》前期译本以及拜伦形象的分析 一、专为区区政见——梁启超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二、自哀与革命——马君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孤独的个体与传统文化——苏曼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第三节 创造性叛逆的规定性特点 一、普遍性 二、历史性 三、原文规定性 第四节 创造性叛逆的概念意义 第五节 创造性叛逆:审美性与社会性 一、审美性创造性叛逆 二、社会性创造性叛逆第二章 主体性研究 第一节 创造性叛逆的多重主体与主体间性 一、译者主体性对读者主体性的遮蔽 二、《宫女》的喻指——翻译话语中创造性叛逆的多重主体与主体间性 第二节 接受环境的主体性与传统主体的消解 一、译语规范与权力的主体性 二、接受环境的主体本质 三、译者的僭越第三章 意识形态与创造性叛逆 第一节 晚清小说话语与创造性叛逆 一、众声喧哗的晚清小说话语 二、翻译小说文本流传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晚清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价值分析 第二节 晚清翻译的两难——传播西学与抵制暴力的冲突 一、反暴力行为——《惨社会》中的创造性叛逆分析 二、抵抗、消解与固有道德的重新建构——吴趼人《毒蛇圈》评点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徘徊 第三节 传统文化视野下人物形象的杂合——凡尔纳《八十日环游记》中译人物形象分析 一、福格形象的创造性叛逆 二、阿黛形象的创造性叛逆第四章 诗学与创造性叛逆 第一节 文言翻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 一、叙述者的隐去——林译《黑奴吁天录》中创造性叛逆的分析 二、间接引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以《吟边燕语》为例 第二节 白话翻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 一、《黑奴传》中的白话小说程式 二、翻译叙述者的介入——以《毒蛇圈》、《电术奇谈》、《海底旅行》为例结语 一、创造性叛逆与民族文化中的世界性因素 二、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
参考文献后记
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