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东晋南朝谢氏文学集团研究

封面

作者:丁福林著;范子烨丛书主编

页数:44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00813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东晋南朝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著名的家族,但仅就文学创作这一角度来说,如陈郡谢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文学创作中取得重大成就,并且历时数百年而始衰的情况可以说亘古未有,乃是其他家族无法与之比拟的。《中古文学研究:东晋南朝谢氏文学集团研究》笔者选择这一家族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出于对这一伟大家族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对谢氏家族的研究,反映出整个六朝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从家族的角度认识六朝文学风貌与政治状况。

作者简介

  丁福林,江苏丹徒县人。教授。1982年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先后在镇江师专及盐城师范学院任教。兼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二十四史》及《清史稿》重新修订工程修纂委员会委员,《宋书》修订主持人。先后在《文史》《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专著十余部,并撰有长篇历史小说《陶渊明全传》。

本书特色

东晋南朝的陈郡谢氏家族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无数第一的家族,但仅就文学创作这一角度来说,如陈郡谢氏家族人才辈出,在文学创作中取得重大成就,并且历时数百年而始衰的情况可以说第一最,乃是其他家族无法与之比拟的。《东晋南朝谢氏文学集团研究》笔者丁福林选择这一家族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出于对这一伟大家族的尊重;另一方面则力图通过对谢氏家族的研究,反映出整个六朝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从家族的角度认识六朝文学风貌与政治状况。

目录

导论 谢鲲和谢氏家族的崛起
第一章 谢安的东山再起和谢氏家族的兴盛
第一节 谢安的出仕之路
第二节 天下苍生望谢安
第三节 淝水之战中的谢氏家族
第四节 谢氏家族的全盛

第二章 东晋中期的谢氏才俊
第一节 多才多艺的才士谢安
第二节 绍继家声的阿大、中郎
第三节 谢奕和谢万、谢石
第四节 谢安子侄之彦秀——封、胡、羯、末及谢琰
第五节 风韵高迈的一代才女谢道韫

第三章 东晋末年的谢氏家族和山水诗的兴起
第一节 东晋末年的政治概况
第二节 风神秀彻的谢混和山水诗
第三节 东晋末年谢氏家族的优秀人物
第四节 谢瞻的处贵遗权和清新妩媚的诗作

第四章 谢氏文学集团的中坚——谢灵运
第一节 谢灵运的生平
第二节 谢灵运的性格和思想倾向
第三节 谢灵运的山水诗
第四节 谢灵运其他类型的诗歌
第五节 谢灵运的辞赋和散文
第六节 谢灵运的创作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 谢氏文学集团的后起之秀——谢惠连和谢庄
第一节 才思富捷的谢惠连
一、谢惠连的生平
二、谢惠连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 气候清雅的谢庄
一、谢庄的生平
二、谢庄的文学创作

第六章 谢氏文学集团的后期辉煌——谢朓
第一节 谢朓的生平
第二节 谢胱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谢胱诗歌对谢灵运的继承及艺术特色
一、长于抒情,情景交融
二、物态刻画细微生动
三、工于发端和末篇多踬
第四节 谢胱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节 谢胱的辞赋和散文

第七章 南朝后期衰落中的谢氏文学集团
第一节 辞气横出、桀骜不驯的谢超宗与其子谢几卿
第二节 举止闲雅、恭谨谦退的谢月出兄弟及其子侄
第三节 才思敏锐的谢璟、谢微父子
第四节 孝行卓著、能诗善文的谢蔺、谢贞父子

附录一 东晋南朝陈郡谢氏世系表
附录二 东晋南朝陈郡谢氏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人名索引
后记

节选

  《中古文学研究:东晋南朝谢氏文学集团研究》:    基于功名事业心和忧国忧民的热忱,谢灵运在仕宦过程中也曾经做过一些对当地人民有利的事。他在永嘉太守任时作有《种桑诗:诗人陈冬柯,亦有美攘剔。前修为谁故,后事资纺绩。常佩知方诫,愧微富教益!浮阳骛嘉月,艺桑迨闲隙,疏栏发近郛,长行达广场。旷流始毖泉,湎涂犹跬迹;俾此将长成,慰我海外役。  诗中,他赞美前代贤人种植桑树,修剪繁枝,促进纺绩,表示自己也将效法前贤,为人民做一些好事。接着说要趁着现在阳春佳日,农事还不忙的时候,发动百姓广种桑树,并且要将桑树栽得很整齐,一行行地从外城伸向远郊。最后说要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以作为他这次出守永嘉的自我安慰。在永嘉,他还写过一首《白石岩下径行田》诗: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如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民。莓蔷横海外,芜秽积颓龄;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  春天他到乐成县(今浙江乐清)白石山一带巡视农田,只见一片荒芜,灾荒使本来就很贫困的人民更加无法生存下去。他说害怕由于自己智识浅短而救济不周,对灾民深深的爱和忧一时交织于胸中。又对因自己无能而造成的如此严重灾情深表自责,决定修建水利以消除旱灾对人民的威胁。接着又描绘了计划中规模巨大的灌溉系统,表示来年定将使这里的庄稼获得大丰收。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东晋南朝谢氏文学集团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7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