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研究

封面

作者:张耕著

页数:240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551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的经济史学界对中国资本主义史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有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由原来的对于总发展轨迹的描述,愈来愈详细到对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研究。本书稿选取民营工业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资本主义史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工业是在各行业中的先导产业,企业集团则是这个先导产业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工业企业集团的研究可以明确地说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具体原因及其影响。本书的研究对象是近代民营企业集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面比较广,既有企业集团的生存环境,又有集团内部的经营管理,因此在对企业集团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中作者采用了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而对其生存环境的分析采用的多是经济学、社会学的一些方法,如在经济学中采用了一些新制度学派的观点,在社会学中采用了一些对人文环境的分析方法。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方法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作者选定了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南洋兄弟、裕大华和刘鸿生几个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又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说明了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简介

张耕,男,安徽亳州人。1988年毕业于安徽人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学上学位;1991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历史系专门史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中国近代经济史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博士生业后长期在海南工作。

本书特色

  中国的经济史学界对中国资本主义史的研究由来已久,而且对资本主义的研究有一个逐步细化的过程,由原来的对于总发展轨迹的描述,愈来愈详细到对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研究。本书稿选取民营工业的企业集团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资本主义史的研究有一定意义。在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工业是在各行业中的先导产业,企业集团则是这个先导产业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技术最好的部分,它们代表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对工业企业集团的研究可以明确地说明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与不发展的具体原因及其影响。
  张耕编最的《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研究》的研究对象是近代民营企业集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面比较广,既有企业集团的生存环境,又有集团内部的经营管理,因此在对企业集团内部经营管理的分析中作者采用了管理学的分析方法,而对其生存环境的分析采用的多是经济学、社会学的一些方法,如在经济学中采用了一些新制度学派的观点,在社会学中采用了一些对人文环境的分析方法。管理学的分析方法和人文环境的分析方法都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作者选定了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南洋兄弟、裕大华和刘鸿生几个集团作为研究对象,又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说明了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的产生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一、近代民营工业集团的有关概念、选题考虑及研究意义  二、关于中国企业集团研究的国内外学术概况  三、本书采用的研究方法及说明  四、本书的结构说明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民营资本企业产生的条件  一、外国商品输入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化及交易方式的改变  二、中国近代工业企业的起点  三、民营工业企业集团产生的外部条件第三章  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的生产组织管理  一、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的形成和本书选定的研究对象  二、各具特色的企业集团管理:几个企业集团的管理方式简述  三、企业管理人员的选用和培训  四、民营工业企业中的家族制管理第四章  企业集团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  一、近代中国的工业品市场的发展变化  二、企业集团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二、民营工业企业集团在原料组织和产品推销过程中的激烈竞争  四、民营集团在产品销售中的联营活动第五章  企业集团的资本运营和集团扩张  一、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  二、企业集团资本的集聚和运作  三、企业集团的资本运营和扩张方式  四、企业集团的理论规模第六章  影响企业集团发展的社会力量  一、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二、外国在华企业对民营企业集团的影响  二、社会习俗对企业集团发展的影响第七章  企业集团的社会影响  一、企业集团在行业及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企业集团的领袖人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民营企业中的文化精神和企业文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第八章  结论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近代民营工业企业集团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91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