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丽娅
页数:269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07509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先唐说唱文学》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马丽娅,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与教育。在核心学术期刊发表《选本、别集、赋话对先唐俗赋的保存与传播》、《秦汉俗赋的传播媒介与渠道及流失原因臆说》、《西汉(楚辞)传播接受的途径与方式》、《(钱神论)之文化意蕴的解读》等多篇论文。
本书特色
《文化传播视野下的先唐说唱文学》介绍了【诵蜕】表演作为秦汉时期从民间到宫廷流行的一种娱乐形式,内容一般就是所谓【赋】或隐语,谐谑赋或类赋体文也就成为这种一诵说表演的底本之一。表演目的为娱人耳目,其传播方式以口诵为主。
目录
绪言第一章 说唱文学的发生及其游戏性特质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原生态第二节 说唱文学的娱乐功能第三节 说唱文学的游戏属性及传播的必然性
第二章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及传播途径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第二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途径与方式第三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媒介与渠道第四节 说唱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
第三章 文化整合对说唱文学传播的影响第一节 “雅”、“俗”观念演化与说唱文学的传播第二节 皇权政治与儒教传统对说唱文学传播的控制第三节 先唐说唱文学的组织传播第四章 先唐说唱文学传播的历史记录第一节 目录、类书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传播第二节 选本、别集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保存第三节 史传、笔记等对俗赋文本的保存与传播第四节 “赋话”批评对于俗赋文本传播的广告效应
第五章 以“说”为主的先唐俗赋与其他文体的互动传播第一节 先秦俗赋与战国纵横家言的密切关联第二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诗》的雅俗共赏之趣第三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实用文互相借体的生存与传播第四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戏剧的互相植入与传播第五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小说的互为体用及传播第六章 以“说”为主的俗赋主要类型的接受传播第一节 禽鸟相争及其他动物类俗赋第二节 实型人物类俗赋第三节 戏拟人物类俗赋第四节 实物类俗赋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第二章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及传播途径第一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者第二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途径与方式第三节 说唱文学的传播媒介与渠道第四节 说唱文学在传播过程中的流失
第三章 文化整合对说唱文学传播的影响第一节 “雅”、“俗”观念演化与说唱文学的传播第二节 皇权政治与儒教传统对说唱文学传播的控制第三节 先唐说唱文学的组织传播第四章 先唐说唱文学传播的历史记录第一节 目录、类书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传播第二节 选本、别集对俗赋文本的记录与保存第三节 史传、笔记等对俗赋文本的保存与传播第四节 “赋话”批评对于俗赋文本传播的广告效应
第五章 以“说”为主的先唐俗赋与其他文体的互动传播第一节 先秦俗赋与战国纵横家言的密切关联第二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诗》的雅俗共赏之趣第三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实用文互相借体的生存与传播第四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戏剧的互相植入与传播第五节 谐谑类诵说底本与小说的互为体用及传播第六章 以“说”为主的俗赋主要类型的接受传播第一节 禽鸟相争及其他动物类俗赋第二节 实型人物类俗赋第三节 戏拟人物类俗赋第四节 实物类俗赋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