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露西·莫德·蒙格玛丽
页数:218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87480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专家名师导读版)》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蒙哥玛丽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的故事——她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绿山墙的安妮》不但在加拿大广为流传,还被译成50多种文字,发行量达5000多万册,后又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享誉全世界。
作者简介
露西·莫德·蒙哥玛丽(1874-1942),出生于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新伦敦)。她自小由外祖父母抚养,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农舍里,培育了露西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表现。自幼喜爱文学的她,9岁时开始写诗,15岁发表了第一首诗。
1902年,露西写下了她的第一部著作——《绿山墙的安妮》。这部处女作在遭到五次退稿后,终于在1908年被美国波士顿的佩奇出版社慧眼相中,并一举成为畅销书,一年中重印6次,第二年英国版也印刷了15次。婚后,她前后创作了11本著作。1942年4月24日,露西因冠状动脉血栓症病逝于多伦多,享年68岁。
本书特色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部最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也是一本可以让家长、老师和孩子都能从中获得感悟的心灵读物。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格玛丽以清新流畅、生动幽默的笔触,讲述了纯真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小安妮的故事——她自幼失去父母,11岁时被人领养,但她个性鲜明,富于幻想,而且自尊自强,凭借自己的刻苦勤奋,不但得到领养人的喜爱,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敬重和友谊。
《绿山墙的安妮》不但在加拿大广为流传,还被译成50多种文字,发行量达5000多万册,后又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享誉全世界。
目录
故事概述
作者简介
艺术特色
主要人物
名家品读
第一章 林德夫人的疑惑
第二章 男孩“变”女孩
第三章 幻想、失落与转机
第四章 安妮的新生活
第五章 道歉?不道歉?
第六章 去礼拜日学校前后
第七章 悲伤之后有惊喜
第八章 安妮退学
第九章 “草莓汁”惹的祸
第十章 “小神医”显身手
第十一章 音乐会后的小插曲
第十二章 别样的教育
第十三章 惊险与惊喜
第十四章 在教训中成长
第十五章 从亚邦里到奎因学院
第十六章 悲痛之后的决定
知识网络
附:读后感
节选
一、人物形象刻画鲜明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平凡、普通、有缺点的女孩,她的言行处处透着生活的真实。比如,她的一头红发被人嘲笑之后,为了漂亮,她偷偷买来染发剂,结果把头发染成绿色。作者对安妮的性格刻画十分生动、真实。 在《绿山墙的安妮》中,除了安妮,作者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各具特色,如寡言少语、憨厚勤劳的马歇,不苟言笑却内心善良的玛里拉,美丽纯朴和忠于友谊的邻家小姑娘黛安娜,爱管闲事又心直口快的林德夫人等,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二、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十分优美 《绿山墙的安妮》引人人胜之处,还在于作者在文中在小仓房对面的丘岗上种着晚播的芜菁。此时,林德夫人猜想,马歇·卡斯巴特也一定在他那片绿意葱葱的土地里,干着同样的活儿吧。 就在这时,她却看见马歇·卡斯巴特正不慌不忙地走下洼地。而与她想的恰恰相反,马歇·卡斯巴特并没有翻过丘岗走进自己的那片土地,好像要去别的什么地方。按理说,下午三点半左右正是人们忙碌的时候。从他身上穿着的最上等的礼服看,他肯定是有事要离开亚邦里村,还赶着马车,估计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 “这个老头儿究竟要上哪儿去呢?要去干什么?” 如果是换作别人出门,林德夫人的脑子只需稍微一转,便会猜个八九不离十。而马歇出门,肯定是有相当紧迫的事情要做。要知道,马歇这个老头儿的性格非常内向,不善言谈,最讨厌与陌生人交往,如果让他到某个不得不说话的地方去,那他更是一万个不乐意。所以,在林德夫人看来,他今天穿着正规礼服赶着马车出远门,真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林德夫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这让她自午后好不容易转好的情绪,又变得一团糟了。 “不行,喝完茶,我就要到绿山墙农舍走一趟,非把这事弄清楚不可……”这个女强人的那股倔劲又上来了,心里暗自盘算着,“看来,这件事要想弄个水落石出,非得去问玛里拉不可。” 就这样,下午喝完茶,林德夫人便急急忙忙出了门。从这里到卡斯巴特兄妹所住的绿山墙农舍并不太远,没多大工夫,林德夫人便赶到了那里。 林德夫人用力敲了敲门,没几秒,便听到了一声“请进”,她推门进去。 生来勤快、麻利的玛里拉,经常喜欢坐在爬满常春藤的东窗边晒太阳。果然,今天,玛里拉依旧坐在那里,一边沐浴着夕阳,一边织着东西。屋里的桌子上,摆着准备好的各式点心。 林德夫人顺手关门时,扫了一眼桌子,心思缜密的她见上面摆放着三个碟子。显然,是马歇要带什么人来。不过,碟内盛着的都是些普通点心,另外还有些果脯、苹果等水果。看来,客人也不会是什么特别的人。那么,马歇的白领礼服和马车又是怎么回事呢? “晚上好,雷切尔!”玛里拉欢快地招呼林德夫人,“今天心情真不错!看来是借了您的光吧?您家里人都好吧?”玛里拉和林德夫人是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不过也许性格相反,反而更容易相处,两个人从很早以前就保持着一种近似友情的关系。 玛里拉个头很高,身材干瘦,满头的花白头发被绾成一个发髻,用两只发卡别在脑后,给人感觉她是一个事事缺乏经验、头脑僵硬的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幸亏她嘴边的那几分幽默表情,才算挽救了她。 “托您的福,谢谢了。”林德夫人应承道,“话提起来了,我对您家的状况也是很关心的呀。刚才我见马歇出门,是不是谁生病要请大夫?” “没有啊,我身体一直很好,只是昨天有点头痛。”玛里拉说道,“他是去布莱特·里巴了,我们打算从那里的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他今天晚上就坐火车来。” 这个消息让林德夫人吃惊到了极点。她半张着嘴,怔在那里,呆呆的半天都没说出话来。 “这是真的吗,玛里拉?”林德夫人刚缓过神来,便急忙追问道。 “当然是真的了。”玛里拉回答道,“只不过是从孤儿院领养一个男孩,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尽管玛里拉如此说,还是打消不了林德夫人的诧异和惊奇。“你们俩怎么突然异想天开,要这样做呢?”林德夫人责备道。她心想,玛里拉他们也不同自己商量一下就随便决定领养孤儿,自己责备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