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外文化概论

封面

作者:赵志强,王俊红主编

页数:221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24540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外文化概论/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重庆大学出版社共同组织的文秘专业系列教材之一。《中外文化概论/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以文化专题的方式,介绍中外文化的精华部分。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基础性、核心性的知识,中国文化选取儒、释、道三家对中国社会具有重要而持久影响的文化,予以重点介绍;西方文化选取了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予以选择性介绍。在编写中注重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并特别注重文化与学生职业素养、长远职业发展与职业迁移能力的衔接。在编写体例上,注重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每章都选取了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引起读者的兴趣或疑问,然后导入到相关知识讲解。  《中外文化概论/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在职人员学习中外文化知识的参考书。

目录

上编第一章 儒家文化概览第一节 仁为核心第二节 儒家经典第三节 修身与治国第四节 人性善恶与人生境界第五节 儒家小史第二章 道家文化概览第一节 生命诚可贵第二节 处世的学问第三节 生活辩证法第四节 道家政治观第五节 道家人生观第六节 道家小史第三章 佛教文化概览第一节 佛教的戒定慧第二节 佛教的色空·因缘·轮回观念第三节 佛教其他基本术语第四节 佛教流派第五节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四大菩萨第四章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第二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化特征第五章 中国古代艺术第一节 辉煌的远古艺术第二节 中国古代艺术各个门类的风采与成就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和典籍第一节 汉语的结构及其神韵第二节 中国文字的形态及其演变第三节 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概览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第一节 中国古代科学的主要门类和成就第二节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技术的伟大成就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第一节 中国古代教育状况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下编第九章 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 古希腊文化第二节 古罗马文化第十章 中世纪西欧的基督教文化第一节 早期的基督教第二节 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第三节 中世纪西欧文化第十一章 西方文化的近现代化转型第一节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第二节 西方文化的扩张第三节 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第四节 西方文化的现代化参考文献

节选

  2.逐次上升的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翻译过来就是“日常起居态度端庄,做事谨慎认真,和人交往忠心诚意”。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可以说是“仁”的第一层次,从自我修养,到做事、与人交往。  “爱人”是第二个层面。所谓“爱人”就是要推己及人,要关爱他人。它既是一个在德行上由立己到及人的理论根据,也是仁的精义,它是孔子在伦理学说上所做出的一个光辉命题。  “仁者先难而后获”是第三个层面。它的含义是“先急人之所需,而后自获”之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过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继承和发扬了这句话的精神。“爱人”和“仁者先难而后获”,表明的是孔子“修己以安人”的一贯主张。孔子对樊迟问仁的三次答问,从仁的理论上来说,是一步比一步深入,如果我们找到了这个内在联系,对于孔子“仁”的学说就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3.忠恕之道:仁的另一种表述  曾参曾经把孔子的学说集中概括为两个字——忠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什么是忠?什么是恕?  曾子没有说,但孔子自己在别的地方有过解说。  “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不是“二”以贯之。朱熹解释这两个字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忠是从肯定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成就事业,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成就事业(很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双赢”)。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也即所谓“尽己”——尽己之心。  恕是从否定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也即所谓“推己”——推己及人。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忠”与“恕”其实只是一道,即二者有着相互补充、相互规定、相互包含的意思,而“恕”更为基本。它提倡换位思考——凡事站到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替对方着想,作出抉择。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孔子才把它作为可以“终身行之”的法则,告诫弟子。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们今天倡导“让世界充满爱”,也可以理解为忠恕之道的体现。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外文化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5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