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顺庆
页数:372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90721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外文化与文论.57
内容简介
本辑以“重写文明史与重写各学科史”为主题,以此与《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率先推出的“重写文明史”专栏相呼应,并对其刊发的《重写文明史》(曹顺庆、刘诗诗),《重写世界文明史/世界文学史:由编撰<文学:世界史>引发的思考》(西奥·德汉),《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杨清)这三篇文章进行回应或商榷。特邀国内名家从世界文学史、西方文学史、比较文学学科史、批评史、艺术史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重新审视各学科史尤其是大量引进西方术语以来的学科史撰写,批判其存在的问题,言说中国本土话语,从而致力中国学术话语的建设。高旭东、常海波《论重写世界文学史的视野与方法》一文,高屋建瓴地提出重写世界文学史的视野与方法,认为这一宏伟工程应以关联性的思维方式呈现种种差异性因素之间的张力关系;蒋承勇《自然科学与文学思潮——西方文学史重写的两个维度》一文,则从世界文学史的宏大叙事转向微观的西方文学史书写,抓住自然科学是西方文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这一关键,认为自然科学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重写文学史的新视角,自然科学与文学思潮是拓展和深化西方文学史研究、重写西方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的重要维度;李伟昉《加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书写的主体意识——以比较文学教材编写为中心》一文,以比较文学教材编写为切口,探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书写的主体意识这一宏大问题,认为这一目标的实现需重视中国比较文学史前史或渊源期的书写;高玉、陈绍鹏《论王国维文学批评的过渡性》一文,则以王国维文学批评为案例,聚焦批评史的重写问题,认为王国维的文学批评可为当代文言写作提供兼具学理性与艺术性的范本,并将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思维上的断裂重新连接起来。
本辑在“重写文明史和重写各学科史”的主题下,还分设有“重写比较文学学科史”“重写世界文明史”“重写世界文学史”“重写文化史和思想史”等次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本辑只是一个开端,引出此话题。后续还将以各种形式,聚焦具体话题,集中深入讨论,重新研究文明互鉴史实,书写符合人类历史原貌的文明史,并借助文明史重写之势,推动各个学科史知识体系的重构与话语建设,进一步以文明史实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文明史实洞鉴形势百变的全球治理格局,以中国话语揭示文明互鉴演进的客观规律。
目录
重写文明史与各学科史
论重写世界文学史的视野与方法
自然科学与文——西方文学史重写的两个维度
加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书写的主体意识——以比较文学教材编写为中心
论国维文学批评的过渡
重写比较文学学科史
比较文学:从民族国家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明互鉴与中国灰姑娘故事的西方书写
戏剧:一种文明史观的“身体言说”方式——论东方戏剧观的发轫与对西方戏剧观的再认识
重写世界文明史
文明书写的范式:基于世界文明书写的历史考察
印度文明史书写及其对重写文明史的启示
人工智能时代文明史的再思考
相对的中心与边缘:从文明史再论东西二元论
巴黎藏巴布尔《阿鲁兹》的波斯语文献来源考
世界文明史的新叙述与新策略
重写世界文学史
重写文明史视域下世界文学(批评)史重构——从哈罗德·布鲁姆的世界文学批评书写谈起
宇文所安文学史观及其编撰思想嬗变研究
传承、互鉴、发展——新文明观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定位思考
“世界诗”的潜质与世界文论的生命新质生成
重写文化史和思想史
语言接触与文明互鉴
研术练辞:《文心雕龙》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的范式意义
论朝鲜朝文人纪行录中的“青鹤洞”书写
互鉴中重写墨学史:刍议“三元组”结构的“中源西传”
泽介变异学视角下杨炼诗歌《同心圆》英译变异研究
英美中心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现代英语戏剧的编史学
《维摩诘所说经》英译初探
辜鸿铭儒学经典译作的跨文化传播话语价值研究——以《大学》《中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