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传媒的魅力-邵培仁谈传播的未来

封面

作者:邵培仁

页数:278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38224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以清新的文风和散文化的语言叙述和解读当代传媒学术,传播理论和方法以及传媒实际,提供一种蕴含知识和精神内涵的深度阅读体验a。

作者简介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传播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相关资料

以睿智、趣味、灵动的眼光立体解构现代传播学。

本书特色

本书着眼于对话与共享,强调中西交融、古今沟通,历史、现实与未来贯穿,全球化、亚洲化与本土化兼顾。尝试以清新的文风和散文化的语言叙述和解读当代传媒学术,以“去西方化”的本土视角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历史底蕴、时代风貌的传播理论和方法进行理性的、诚实的精悍分析和散点钻探,以立体、多元、移动的镜头灵活展现多姿多彩的传媒实践,以睿智、趣味、灵动的专业知识丰富和充实全球传播学研究,向世界传扬传播学研究中不同于西方的中华元素、远古智慧和学术特色。主张在立足本土、面向未来,弘扬中国传媒特色、建构中国学术话语的同时,也要积极吸纳他者的先进理念、传播智慧和科学方法,进而与全球传媒学者共同建构能够获得广泛认同的“整体传播学”。

目录

第一章  传播的想象与期待

读书与纸质媒介的魅力/

读书是信息接受和精神享受的过程/

学术研究的传媒景象/

行走的学术:让我们健康的学术与生活/

传播观念支配人的传播行为/

传播是人类与动物的分水岭/

人类传播的终点在哪里/

传播的戏剧性情调与趣味/

传播就是生产正能量/

第二章  愿景:走向整体统一的传播学

走向并建构整体的传播学/

中国传播学的学术坐标/

如何追赶和引领传媒学术潮流/

应该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中提倡什么/

学术研究是一副沉重的思维十字架/

专家学者,您凭什么牛/

传播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抉择/

确立和规划中国媒体的愿景/

媒体的当下使命及社会责任/

第三章 本土化:中国传播学创新原动力

越是本土的,就越是世界的吗/

中国传播学需要学术寻根/

本土传播学研究的进路与策略/

传播学的本土渊源与经典论断/

“和为贵”与本土传播“四戒律”/

 平衡与循环:中国文化中的生态理念/

 集群生态与媒介集群的功能和原则/

华文新闻与传播学正在全球崛起/

建构中华传播学研究的新景观/

亚洲传播研究的本土路线/

第四章交叉化:中国传播学创新路径

中国传播学研究需要多元视维/

学术在历史转折关头的明智选择/

当代传播学的生态转向与发展路径/

媒介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坚守媒介生态的核心观念/

遵循媒介生态规律的策略选择/

媒介集群的特点、模式及识别/

建立科学的中国媒介生态系统/

行走和耕耘在媒介与地理的融合地带/

媒介地理学:当代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

地理形势决定媒介格局与影响/

第五章全球化:中国媒体的挑战与抉择

拒绝还是迎接媒介全球化/

创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媒介特区”/

关注未来媒介发展变化的大趋势/

媒介经营管理的全球性变化与走向/

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在何方/

传播全球化、媒体人性化的新格局/

世界已经进入全民传播时代/

第六章批判的媒介与媒介的批判

警惕全球新闻媒介的蜕变与沦落/

新闻媒体同质化的根源及突破/

走出电视娱乐节目庸俗化的困境/

信息低保:实现中国梦的信息保障/

信息污染已成新的社会公害/

媒介恐慌:源于媒介就应止于媒介/

媒介恐怖论:媒介与恐怖主义研究/

中国媒体的角色错位与调适/

第七章传媒的明天与明天的传媒

追求建立世界信息公平的新秩序/

走向创新和整体互动的中国传媒/

窥探好莱坞整合营销的奥秘/

从韩莱坞崛起看跨文化传播的策略/

想象与期待中的华莱坞电影/

华莱坞雄起的机遇与挑战/

从当下走向明天的传媒学科/

媒体人要有执着的专业理想/

新媒体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玩具的媒介想象与媒介玩具化/

绿色空间中的媒介生态城堡/

未来媒介都是城市媒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传媒的魅力-邵培仁谈传播的未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4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