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华莱坞电影概论

封面

作者:邵培仁主编

页数:345页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81753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本着“世界眼光、亚洲视维、中国立场、求是精神”的原则, 提出并论证了华莱坞概念, 梳理了华莱坞电影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 回顾华莱坞电影史并展望华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 阐述华莱坞电影的系统与生态、空间与时间、类型与类型片、明星与明星制、创作与生产、观赏与消费以及整合营销传播, 并在中华文化与“互联网+”的视野下透视华莱坞电影, 探讨其软实力与影响力。

作者简介

邵培仁,现为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浙江省国际影视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娱乐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传播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传媒报告》杂志主编,《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蓝皮书》主编,国际华莱坞学会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会展学会会长。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和华莱坞电影研究著作31种。有多部著作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004年荣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荣获教育部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年荣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媒思想人物奖。

本书特色

邵培仁主编的《华莱坞电影概论》本着“世界眼光、亚洲视维、中国立场、求是精神”的原则,提出并论证了华莱坞概念,梳理了华莱坞电影的研究对象、体系与方法,回顾华莱坞电影史并展望华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阐述华莱坞电影的系统与生态、空间与时间、类型与类型片、明星与明星制、创作与生产、观赏与消费以及整合营销传播,并在中华文化与“互联网 ”的视野下透视华莱坞电影,探讨其软实力与影响力。
全书多学科交叉,多角度观照,观点新颖,资讯丰富,视野开阔,论证严谨,语言精练,结构完整,涉及广泛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影学、广播电视学、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文化产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自学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对象、体系与方法
第一节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对象与内涵
一、华莱坞是一个多元的整合的概念体系
二、华莱坞包含与好莱坞的互动层次
三、华莱坞以“中华性”修正“民族-国家”分析架构
四、华莱坞期望建构检视民族电影工业的整合性视角
第二节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体系及转向
一、转向文化杂糅的电影史观
二、转向软实力形态的全球符号
三、转向融合媒介的内容商品
四、转向公共空间化的观念生产
第三节 华莱坞电影研究的方法与取向
一、批判性政治经济学方法
二、多维度的历史分析方法
三、国际传播语境的跨国分析框架
四、以实证经验为工具的产业经济取向
第二章 华莱坞电影史概述
第一节 民国电影:中国电影1.0
一、西方电影技术的引入
二、中国戏曲传统的张力
三、大众传播话语的转向
第二节 民族电影:中国电影2.0
一、国家电影传播体系的建立
二、政治传播奇观的形成
三、大众集体记忆的重塑
第三节 华语电影:中国电影3.0
一、电影体制的产业化改革
二、电影艺术水准的提升
三、商业合拍模式的探索
四、国际营销传播的困境–
第四节 华莱坞电影:中国电影4.0
一、中国电影4.0的理论想象
二、华莱坞电影的发展基石
三、华莱坞电影的行动实践
四、“文化中国”的全球战略
结语
第三章 华莱坞电影系统与生态
第一节 系统论视角下的华莱坞电影
一、一般系统论概述
二、系统论基本原理
第四章 华莱坞电影与中华文化
第五章 华莱坞电影的空间与时间
第六章 华莱坞电影的创作与生产
第七章 华莱坞电影明星与明星制
第八章 华莱坞电影类型与类型片
第九章 华莱坞电影的整合营销传播
第十章 华莱坞电影的观赏与消费
第十一章 互联网 华莱坞电影
第十二章 华莱坞电影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华莱坞电影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2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