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细建
页数:2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41431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海南大学经济管理系列丛书:流通先导问题研究》以流通先导问题为主线,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分工等相关理论,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采用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商品流通及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演变,商品流通与工业化生产、城市化发展、社会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以及先导型流通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完善了流通先导、流通力等相关概念,初步建立起了流通先导理论体系,构建了流通先导产业的发展思路,为现代流通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目录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流通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马克思主义的流通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的流通理论
三、日本经济学界的流通理论
四、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内容
二、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
三、不足之处
第二章 流通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流通及其功能
一、流通的内涵
二、流通功能
第二节 流通的历史演进——从物物交换到商人中介的交换
一、流通的原始形式——物物交换
二、流通的完整形式——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三、流通的发达形式——商人为中介的交换
四、小结
第三节 流通的分化
一、流通分化的基本原理
二、流通分化的过程
第四节 零售业态的变迁
一、零售业态的内涵
二、零售业态分化理论
三、零售业态变迁的一般趋势
第五节 买卖集中与商业集聚
一、买卖集中
二、商业集聚
第三章 先导产业与流通先导
第一节 先导产业
一、产业概述
二、先导产业及其特征
第二节 流通产业及其社会经济地位变迁
一、流通产业的界定
二、流通产业的特征分析
三、流通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演进
第三节 专业化分工与商品流通
一、现代经济学对专业化分工的再认识
二、专业化分工的经济性分析
三、专业化分工与流通的关系
第四节 流通力的评价
一、流通力概述
……
第四章 商品流通与工业化生产
第五章 商品流通与城市化发展
第六章 商品流通与社会制度变革
第七章 建立和发展先导型流通体系的基本思路
节选
2.物流功能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发生的、与商品实体移动有关的备种活动。通过物流活动可以消除生产与消费在时间、空间和数量上的分离,真正实现生产主体与消费主体的结合。物流在移动商品实体的过陧中,不仅协助商流实现商品的价值,其本身也在创造价值。在产销直接见面的直接流通中,物流活动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分别承担,而在以中间商为媒介的间接流通情况下,物流活动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中间商共同承担。但是,随着流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专业物流机构逐渐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物流功能,其具体内容也在不断延伸,现代物流功能主要包括运输、仓储、保管、包装、检验、加工、标准化、后勤服务等。 3.信息流功能 流通信息来自商流运动、物流运动以及各种辅助流通运动,它是流通体系运动变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真实反映和客观描述。流通活动是不断变化的运动过程,来自流通的信息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运动之中,形成流通信息系列——即信息流。流通信息就是通过对流通运动的客观描述反馈到流通主体,并成为主体决策的客观依据。因此,信息流在流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信息流是对流通过程中大量原始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的运动过程,有着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已成为流通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信息流的发达程度更是现代流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4.辅助流通功能 辅助流通功能是流通活动中派生出来的,辅助完成商流功能、物流功能和信息流功能,主要包括流通金融功能和流通风险分担功能。 流通金融是伴随着商品所有权转移而产生的货币支付与流动活动。在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易中,交易完毕钱货两清,流通金融就没有必要;但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转移和货款的回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产生资金的缺口,因此,对流通主体而言,为保障商品流通活动的顺利、通畅,就需要适当的资金融通。同时,为了从事流通活动也需要进行固定资产、库存、信息广告、促销等投资,这些前期投资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收回,为了弥补这些资金的缺口,也需要融通资金。流通金融的承担者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专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为完成交易而产生的提前付款或延期付款、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融资、租赁融资、对消费者的消费融资等内容。 流通风险是在商品流通活动中,由于一些无法预测的不确定性给流通主体带来的损失或发生的费用。在流通活动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随着流通范围的扩大和流通活动的复杂化,流通中发生风险的机会和规模都有扩大的趋势,它主要包括市场变化的风险、商品实体损坏的风险、交易对方不当行为的风险等。在直接流通情况下,流通风险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来承担,而由于商品一旦销售到消费者手里后,可能很快就被消费了,所以这时的流通风险主要是由生产者承担。而在流通机构介入后,生产者先是通过与中间商业机构以及其他专业流通机构的交易,使商品进入流通过程,再通过这些机构的经营活动逐渐向消费者转移。而商品一旦进入流通过程,流通中介机构就相应承担了商品在运输、保管及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这样,原来主要由生产者承担的流通风险在流通过程中被多个流通主体所分担,极大地改善了流通风险对流通过程和社会再生产造成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