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美佳 著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2081936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优化研究
内容简介
本稿是一部在协同治理视域下研究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优化的学术著作。本书聚焦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议题,探讨多元主体参与职业资格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现实路径。本书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打破传统仅关注职业资格评价单一主体或局部环节的局限,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多元主体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深入探讨各主体在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职能分工与协同合作机制,倡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以期为该领域研究与实践注入新的视角与智慧。
作者简介
孙美佳,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南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博士,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共管理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学、领导学。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上海哲社青年项目等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参与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曾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三等奖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在协同治理视域下研究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优化的学术著作。书稿以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改革的实践议题为驱动,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以协同治理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提出政府—协会—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框架,以期对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改革有所启发。
目录
序/1
绪论/
第一章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制度场域/
第一节职业资格的内容体系/
第二节职业资格的管理体系/
第三节我国职业资格的制度体系/
第二章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总体概况与现实
问题/
第一节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第三节我国职业资格体制机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第三章国外职业资格体系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日本的职业资格体系/
第二节英国的职业资格体系/
第三节德国的职业资格体系/
第四章国外职业资格体系的共性趋势/
第一节典型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特点比较/
第二节国际职业资格体系的主要模式/
第三节国外职业资格体系的共性规律与有效借鉴/第五章职业资格评价体系构建的一般逻辑/
第一节行业管理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行业管理视角下的职业资格管理/
第三节协同治理理论的内涵与框架/
第六章我国职业资格协同治理格局的多元角色定位/
第一节职业资格评价体系中多元主体的组织属性/
第二节职业资格协同治理格局中多元主体的参与依据/
第三节职业资格协同治理格局中多元主体的自身局限/
第七章我国职业资格协同治理体系中的多元协作/
第一节各主体在职业资格制度中的职能承担/
第二节职业资格协同治理中的分工策略/
第三节职业资格协同治理中主体间协作模式/
第八章行业协会承担职业资格评价职能需解决的
关键问题/
第一节行业协会运行的基本框架/
第二节我国行业协会承担职业资格评价职能的瓶颈分析/
第三节行业协会承担职业资格职能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九章完善我国职业资格评价体系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职业资格评价框架的整体构建/
第二节实施职业资格分类评价的具体措施/
第三节调动职业资格评价主体积极性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前言
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高技术领域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也已经成为引领和重塑全球未来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职业资格评价作为人才评价、人才培养、人才激励的重要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职业资格评价的起源与社会分工细化、工业化进程以及专业化人才需求增长密切相关。传统农业社会,生产活动相对简单,职业种类有限,从业者技能多通过经验传承和师徒制来传递。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大生产逐渐取代手工劳动,生产过程变得复杂多样,对劳动者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为了确保从业者具备相应能力以保障生产质量与安全,一些行业开始自发制定职业标准,并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对从业者进行评价,这便是职业资格评价的雏形。例如,一些行会组织会对工匠技艺水平进行评定,只有达到一定标准的工匠才能获得相应认可和从业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业内产品和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