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封面

作者:陈春勇

页数:208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

ISBN:97875225116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通过访谈和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教师评价理念落后,过于关注奖惩性教师评价而忽视发展性教师评价,过于强调教师评价标准而忽视教师评价文化;教师评价制度滞后,政策法规有待完善,评价机制有待加强;教师评价体系研究缺失,缺乏体系化研究、实证研究、核心素养融入的研究以及基于我国国情的国外引介研究;教师评价实践偏向,多元主体评价在教师评价实践中流于形式,教师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成绩等业绩评价,评价方法过于注重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运用缺少具体的指导反馈。  基于国内政策发展状况,尤其是基于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国际视角,本研究提出了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树立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构建和谐的教师评价文化;完善教师评价法规政策,健全教师评价制度机制;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研究,建构教师评价体系模型;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建立教师评价共同体,开展综合性和差异化评价,兼顾定量和定性评价,创新评价指导反馈与激励措施。

作者简介

  陈春勇,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评价、教师教学创新等。承担多项国家和省部级教育教学类课题,发表教育教学类核心论文多篇,著有教育教学类专著多部。

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简要述评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现状与特点
第二节 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问题与分析

第四章 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更新教师评价观念
第二节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第三节 加强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第四节 强化教师评价体系实践运用
附录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的方法工具
参考文献

节选

  《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评价政策也要求对教师实行差别化、多样化的激励措施,但教师评价实践中的激励措施还不够多样化和差别化。为此,教师评价实践中,要适当吸纳国外中小学教师评价激励措施,反思和总结本土化的教师评价激励经验做法,进一步实施差别化教师评价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各尽其职、各得其所。比如,对于师德表现优秀的教师,颁发师德优秀奖状和奖金,或将师德奖细分为爱岗敬业奖、师生合作优秀奖、家校合作优秀奖、热心指导学生奖等,并颁发奖状和奖金;对于经过教师评价后被判定富有教学经验能力的教师,提供学校教学课题和津贴,激励教师通过教学课题总结和推广教学经验,也能让其他教师共享其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对于具有课题、项目、论著等丰富科研成果的教师,提供专门条件、津贴支持其带领其他教师申请课题和撰写论著;对于有领导管理潜质的教师,根据对其教学管理经验能力的考评,将其选拔到学校教学管理岗位。根据学生增值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业绩,同时综合考量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水平,以及影响学生成绩的其他多种因素,如学生原有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家长的教育背景等。对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进行评价,除用教师所教的学生平时成绩或增值成绩对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外,还可针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合作科研等环节,设置教学知识技能优胜奖、课堂教学示范奖、班级管理示范奖、教学方法创新奖、科研成果奖、科研转化奖、教学合作创新奖、合作科研奖等专门奖项,并对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发放奖金,以科学评价教师取得教学成绩和开展教学科研的方法和过程,激励教师从不同方面发挥教学特长和展示教学和科研特色,并借鉴其他教9币经验取长补短,同时也能助力教师加强合作交流并避免教师因陷于片面追求学生学业成绩而产生恶性竞争。  在实施差异化教师评价激励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退出机制,明确教师退出的条件、程序、救济途径和保障措施。首先要明确中小学教师退出的条件,如在师德方面,道德败坏或品行不良,比如体罚虐待学生,违反学校规章,不落实学校课程计划,时常缺勤或伪造上班出勤记录,拒不听取学校提出的改进教学建议,参加不良社团活动,实施犯罪行为等;在教学工作方面,不能胜任教学工作,教学知识技能有较大欠缺,课堂管理水平差,所教的学生学业成绩低,教师资格被撤销等。其次,对于教师退出,学校要认真听取来自教师评价管理者、教师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建议,避免教师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通常情况下,教师若未犯无法补救的错误,学校要开展补救帮扶,如指出工作不足和具体改进目标要求,并切实指导教师改进。若教师经补救后仍不合格,学校可采用说服教师退出教学岗位或转岗。安排教师退出后,学校要按有关规定妥善处置教师的失业金发放以及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等,消除其未来生活之忧;根据退出教师的实际需要,要为他们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便于他们逐步适应“退出”,更新生活技能,适应社会发展,进行再就业。最后,要明确教师退出的程序。如果教师对退出教学岗位或解聘有异议并提出申诉,可适当借鉴国外经验做法,通过申诉机制解决。美国的某些州有相对完善的教师申诉机制。学校针对教师的退出申诉,要事先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教师使其有充足时间准备答辩,通知内容包括评判教师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和相关证据(如对教师进行不合格评价的时间、地点和有关人员的签名等)以及举行听证会的日期等。听证会由辖区教育部门、学区教育管理人员、学校校长、教师同事以及学生家长等参加,为教师提供申诉和答辩机会,审查解聘教9币是否合法合理。学校评价管理者须为教师提供调查报告副本和有关证据(如评价管理者平时收集的教师日常表现资料、学校课堂观察记录、家长和学生的投诉、教师同事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增值成绩记录、学校为教师提供补救计划的记录、教师未能改进教学的证据等),教师要向学校评价管理者提交于己有利的证据。学校评价管理者在听证会上要说明解聘教师的原因并出示充分证据。教师可以反驳,并出示于己有利的证据。如果教师对解聘的评价结论持有异议,可向上一级教育主管部口请求复议,复议后再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最终听证。①听证会后,在规定期限内由辖区教育部门作出书面决定。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优化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4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