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天道
页数:34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14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有明一代,文艺美学思想发生了极为重要的变化,如其戏曲小说美学思想作为“一代之所胜”崛起,不仅其地位和价值得到确认,而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热衷和青睐,从一种边缘性的文艺美学形式一跃成为明清时代文艺美学思潮的中心。小说作为有明一代最主要的文艺美学文化形式,其影响不仅仅在文艺美学领域,通过它还产生了思想解放和启蒙作用,从而使明代的审美文化和审美风尚呈现出多元并存的景观。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由思辨、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抒发人的胸襟,向描绘世俗的人情物理的方向转化;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也开始摆脱过去那种一味的低级庸俗,向典雅、华丽的方向转化。这种双向选择的结果,使当时人的审美诉求向多种趣味并存、多元化发展迈了一大步。审美文化(文艺美学艺术)作为最敏感、最前卫的文化,以审美的、感性的形式展示了整个文化的擅变、演化的进程。明代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作用下的产生的审美文化就是这样。 基于此,本书从明代文艺美学的总体特征、戏曲、诗文、小说、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诉求进行深入考察,以图揭示明代的美学精神,呈现其多元的审美取向。
作者简介
李天道,四川省彭州市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文科二级教授、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四川省美学学会秘书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美育研究会理事。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和《当代文坛》《社会科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170余篇,并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学的当代意义》《中国古代人生美学》《西部地域文化心态与民族审美精神》《中国传统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化》《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司马相如赋的美学思想及其地域文化心态》等专著多部。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次;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六次,四川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次;并获四川省文学奖一等奖与四川省委宣传部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各一次。先后独立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二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二项;独立承担四川省“十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和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等三项,并先后参加了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国家教委重点课题、四川省教委重点项目等六个项目的研究。 李玉芝,湖北荆州人,讲师,博士生。1997年就读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就读于湖北大学文学院,从事文艺学与美学方向的研究,2005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至四川理工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文艺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工作。2012年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参加省级和校级多项课题,在多个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参与多部书籍的编写工作。
本书特色
审美文化(文艺美学艺术)作为最敏感、最前卫的文化,以审美的、感性的形式展示了整个文化的擅变、演化的进程。明代以小说和戏曲为代表的文艺美学思想及其作用下的产生的审美文化就是这样。基于此,由李天道、李玉芝所著的《明代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审美诉求》从明代文艺美学的总体特征、戏曲、诗文、小说、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审美诉求进行深入考察,以图揭示明代的美学精神,呈现其多元的审美取向。
目录
第一章 明代审美诉求的总体特征第一节 审美意识的深化一 儒道释的融合二 从意境到韵味三 “师物”与“师心”四 主“情”尚“理”五 出于真情则工六 率真抒情:真诗在民间七 对“主情”说的批判第二节 “主情尚趣”:审美诉求的转变一 以情论文二 日用伦理之情三 重视审美情感的个体特质四 尚趣,重视审美愉悦第三节 文心匠意:审美意趣的流变一 文心自然二 细腻含蓄三 生机感与抒情性四 意境构筑第四节 雅俗交融:审美风尚的变迁一 雅的俗化和俗的雅化二 审美趣味的多元融合第五节 传承新变:审美意趣的承传一 价值观的更迭与审美观的新变二 传统艺术的完备与市民文化的兴起三 明代散曲的新生要素
第二章 明代戏曲中的审美诉求第一节 明代“传奇”的演变与戏曲美学思想的发展一 戏曲发展的分期二 戏曲的审美特征第二节 汤显祖与明传奇:以情破理一 汤显祖的“唯情论”二 “千古一梦”——《牡丹亭》第三节 明传奇的舞台美术:虚实相生一 “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二 戏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美学本质三 游目骋怀——舞台独特的时空结构四 独特的舞台美术布景五 写意似的舞美设计第四节 徐渭与明杂剧:“以喜显悲”一 明代杂剧的发展状况二 明代杂剧的审美风格——“亦喜亦悲,悲中显喜”三 徐渭及其杂剧创作第五节 “本色”自然的审美取向一 质朴自然的审美语言二 天然本色的审美风格三 自然真实的审美心态
第三章 明代小说中的审美诉求第一节 古代小说的发展与成熟一 明代古代小说的成熟二 明代小说成熟的社会文化背景三 明代对小说审美本质的认识四 明代小说审美形态的流变第二节 “四大奇书”:历史真实与浪漫情怀一 明代“四大奇书”的提出二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三 《水浒传》——忠义传奇四 《西游记》——天上人间话神魔五 《金瓶梅》——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三节 “三言二拍”:世态人情一 “三言二拍”二 描摹世态,尽其情伪——市井生活面面观
第四章 明代诗文中的审美诉求第一节 风姿多彩的明代诗文创作一 粉饰太平,冲和雅淡二 反求吾心,抒发性情第二节 明代诗文创作的审美诉求一 典雅尊严的审美风格二 本真质朴的审美追求三 独抒性灵的审美诉求四 清雅闲适的审美情调
第五章 明代绘画中的审美诉求第一节 明代绘画的承继与分期一 明代绘画的承继二 明代绘画的分期三 明代绘画的审美风格第二节 “御用”画家与平民品位一 宫廷“院体”画:歌舞升平二 宫廷“院体”画:政教功能三 另类画作:大众审美诉求的生动体现第三节 “浙派”绘画:文人写意一 造型准确,笔简意赅二 文人写意第四节 吴门绘画:文人化与世俗化一 “吴门”画派二 “吴门四家”三 文人化与世俗化第五节 董其昌与“松江派”:高标士气一 “松江派”二 董其昌及其代表作三 高标士气第六节 小说戏曲插图版画:精巧细腻一 明代小说戏曲插图版画的发展背景二 明代小说插画版画的繁荣三 明代戏曲版画的发展第六章 明代书法中的审美诉求第一节 文化背景、变革与审美特征一 明代书法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二 明代书风的变革三 明代书法的审美特征第二节 “台阁体”:端庄华美一 “台阁体”的流行与衰微二 端庄华美的艺术风格三 “台阁体”的代表人物——沈度
第七章 明代器物中的审美意识第一节 器物艺术整体审美风貌的呈现一 格物至玩物二 奢华精致,富丽热烈的审美风格三 审美趣味上的通俗化与浅近化四 审美风格上的整体感和生动、活泼的自然意趣五 明代器物文化形成独特审美特征的主要原因第二节 明式家具:简练质朴一 明代家具的兴盛二 风格简洁明快三 自然天然的审美理念四 装饰雅致明快五 中和之美的审美文化蕴藉第三节 景德镇青花瓷:晶莹明快一 青花瓷及其流变二 明代青花瓷的发展三 明代青花瓷的功能演变四 明代青花瓷的取材五 明代青花瓷的审美风格第四节 景泰蓝:繁缛多姿一 景泰蓝的得名与兴起二 明代景泰蓝的发展三 繁缛多姿的审美风格第五节 文房清玩:小巧雅致一 明代清赏之风的盛行二 雅俗之辨三 对闲雅生活的追逐
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