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小旻 著
页数:268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057604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产业社群:超级群体引领新经济浪潮(AI领航的后产业社群时代,零到一助力打造产业社
内容简介
产业社群是以某一共同的商业诉求和产业发展目标为核心,使若干参与者(相关企业、创业者、投资人、媒体等)聚合在一起有效协作而形成的社交网络。作为高密度人才的社交与协作网络,产业社群助力打破交流边界,共享信息,高效链接资源,引领新经济浪潮。作者通过掌握的真实产业社群打造与运营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最真实的产业社群发展图景和最有效的产业社群搭建运营模式,同时探讨了AI引领下产业社群的发展,展现其令人惊叹的社会价值。不管是顶层设计还是底层实操逻辑,书中分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论能帮助社群相关工作者找准社群定位,成功搭建并精准运营社群,有效发展出更具产业推动力的产业社群。这是一本实操性强的工具书,也是一本预言书。
作者简介
许小旻
财见商学创始人、见素资本合伙人、阿里巴巴校友联合会特别顾问,目前主要从事“基金 基地 生态”的产业招投工作。曾任多家头部地产集团高管,操盘过独角兽企业集聚的超级综合体,策划过年销百亿超级大盘,与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8世界创新峰会、GDG(谷歌开发者社区)等大量组织均有合作。
相关资料
未来的科技社会一定需要大量的创新、交流与协作,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提出了产业社群方法论,对每一个关注产业发展、每一个关心能力成长的人都有启发意义。——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研究所所长、斯坦福-EIsevier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张希 人类的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AI是伙伴还是对手?人类该如何应对?这本书从产业社群的角度给出了很有意思的论述,深入探讨人才、技术、资本链接的要素和方法,为推动新经济浪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见解。读完这本书,你会知道如何在高密度人才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也会明白如何利用社群的力量实现卓越。——微软中国数据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 李磊
本书特色
这是一本掌握产业社群搭建与运营案例的工具书,也是一本了解产业社群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预言书。作为高密度人才社交与协作网络的产业社群,助力打破交流边界,分享经验,共享信息,高效链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在书中,作者分享的从零到一打造产业社群的经验与运营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最真实的产业社群发展图景。产业社群如何利用AI打破传统的运营模式?作者给到了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帮助读者找准定位、成功搭建、精准运营。无论是已入局产业社群的管理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得以从本书中了解产业社群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能学到实操性强的可落地经验。
目录
第一部分 产业社群多维认知
第一章
产业社群的魔力 / 3
高密度人才的社交与协作网络 / 4
新经济浪潮的推手 / 12
资源效率的重建 / 19
平台、圈层、聚变的进化 / 23
第二章
共建产业社群的力量 / 29
政府的创新生态梦 / 30
产业中心的软竞争力 / 35
大企业的社群情结 / 42
人才、技术、资本的赞歌 / 48
未来超级个体的成长 / 51
第二部分 从零打造产业社群
第三章
顶层设计技巧 / 61
产业社群的定位 / 62
社群文化和形象体系建立 / 70
目标会员吸引逻辑 / 75
分布式协同的组织管理 / 83
社群成长目标及策略 / 89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社群公约 / 94
第四章
运营技巧 / 100
会员数量增长术 / 101
生态合作体系建设 / 112
活跃社群的方法 / 127
仪式感与向心力 / 133
数字化和组织效率 / 137
实现社群的“自我造血” / 142
第五章
活动与影响力 / 151
让活动有吸引力的六个切入点 / 152
用5W3H打造完美活动方案 / 156
执行力之魔鬼藏在细节里 / 164
各类活动策划执行要点 / 170
第六章
内容与流量增长 / 185
让内容有吸引力的六个启发点 / 186
不同类型的社群内容创作 / 189
10万 阅读量的文字怎样炼成 / 199
100万 点赞的短视频如何做 / 207
第三部分 产业社群未来畅想
第七章
群智涌现与人类未来跃迁 / 219
AI纪元新“权力的游戏” / 220
科技与商业的群智涌现 / 224
数百万人机协同的未来 / 228
超级精英公会崛起 / 232
后序 关于产业社群的对话
聚是一团火 散是满天星 / 238
用书链接世界 / 250
致谢
前言
推荐序
叩响未来世界的大门
1776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被视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节点。也是在那时,瓦特和达尔文、博尔顿等一众科学家实业家成立了月光社。每每月圆之夜,他们相约在工业之都伯明翰,探讨机械、化学、哲学、诗歌的格律。后来,月光社和地方性社团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齿轮,为世界带来了机械化、平等主义以及启蒙思想。
200多年后的今天,反观我们的真实生活,孩子们愿意天天在广场上撒野,成年人则希望找到同类聚集的角落。这或许是社群得以在不同时代存在的理由。
一个人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群里,喜欢财经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高尔夫的人在一个社群,喜欢旅游的人在一个社群,每年有一百万净资产可以投资的人在一个社群。
一个人会有很多爱好、身份和标识,他可能生活在很多的社群里,但在同一个社群里的,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一定是互为认同的。
就此而言,当下以圈层化共识和利益相关性为支撑的社群,是一种基于价值共鉴和资源互通的新型人际关系。人们置身其中开启对话、交换资源、抱团取暖,以期在个人理想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起更深刻的延续感、连接感和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