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新奇
页数:29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00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社会哲学包含的内容有两个点:第一,一个社会所拥有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是各种社会目标及其依据一定的价值次序而呈现出来的结构;第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尤其是哲学家对社会目标所进行的思考、研究。《秩序与和谐的追求–论传统社会哲学》由贾新奇所著,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与实力取向社会哲学的形成与演变。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探讨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主导性观念的根源或基础。本书的第三部分,是阐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的后果。
作者简介
贾新奇
男,1968年7月17日生,山东聊城人,汉族,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兼任北京市伦理学会理事。1991年毕业于山东烟台师范学院(鲁东大学)政治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从1994年始,一直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方向:伦理学理论,中国伦理学史,教育伦理学。开设课程:伦理学原理,中国伦理学,教育伦理学,传统道德哲学。
本书特色
社会哲学包含的内容有两个点:第一,一个社会所拥有的社会目标,具体地说,是各种社会目标及其依据一定的价值次序而呈现出来的结构;第二,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尤其是哲学家对社会目标所进行的思考、研究。《秩序与和谐的追求–论传统社会哲学》由贾新奇所著,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论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与实力取向社会哲学的形成与演变。本书的第二部分,是探讨秩序取向社会哲学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主导性观念的根源或基础。本书的第三部分,是阐述秩序取向社会哲学的后果。
目录
导言 一 从目标的角度解释人与社会 二 本书中“社会哲学”的用法 三 社会哲学的类型 四 本书的第一部分 五 本书的第二部分 六 本书内容的第三部分 七 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一:考察传统文化 八 写作本书的动机之二:考察“现代化”第一章 儒家、墨家与道家的社会哲学 一 孔子与儒家社会哲学的确立 二 孔子之后 三 关于物质生活 四 关于国家实力 五 墨家的社会哲学 六 道家的社会哲学第二章 法家的社会哲学 一 背景 二 韩非 三 商鞅学派 四 富国强兵与其他 五 一切为了兼并战争第三章 法家社会哲学的实践与终结 一 富强哲学在列国的实践 二 富强哲学、道德与私欲 三 西汉的反思 四 争议与富强哲学的终结第四章 宋代:秩序哲学的一个典范 一 秩序高于一切 二 弊病 三 王夫之的分析、批判 四 陈亮与叶适 五 王安石变法 六 积重难返的普遍心态 七 后果的两面性第五章 关于外部世界的观念 一 强势的国际地位 二 如何应对外来威胁 三 扩张动机的匮乏 四 眼光向内第六章 循环的历史与历史观 一 人口与经济生活 二 科学技术、经济形态 三 循环论的历史观第七章 物欲与心灵 一 法家 二 儒家 三 儒家中的少数派 四 道家 五 道教与佛教 六 影响第八章 道德与知识 一 各派意见 二 德才关系 三 教育、行政 四 科学技术 五 非主流意见与李贽 六 颜元第九章 自由与一体 一 对世界的想象 二 人性论 三 对自我意识的贬抑 四 作为儒学要素的自我 五 墨家 六 道家 七 法家 八 影响结语 一 西方传统社会哲学 二 为何如此 三 从社会哲学到基本价值观 四 民族主义与进步观念 五 新的社会哲学,新的价值观念 六 16—19世纪的中国社会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