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青
页数:237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09321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运动训练管理教程》根据当前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特点以及教练员培训的需要,注重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在内容上力求好地总结和归纳现代运动训练管理实践的新经验,力求更加充分和准确地吸收和反映国内外运动训练管理理论及相关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在体系安排上各章均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讲授中可根据教学对象的需要有效组合章节内容(见附录),照顾了现代运动训练活动中高、中各层次的管理者和教练员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掌握。
目录
第一节 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与经营、行政、领导的区别
三、管理的本质和目的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概述
一、对运动训练的认识
二、运动训练管理的概念
三、运动训练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
四、运动训练管理的过程
五、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成功经验
一、项目管理——对竞技体育项目实行合理布局、分类管理
二、运动员选拔——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层层选拔制
三、竞赛管理——以行政区为划分标准,以代表队为基本单位
四、运动队管理——从领队负责制到主(总)教练负责制和队委会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
第一章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系统原理
二、人本原理
三、动态原理
四、效益原理
五、责任原理
六、竞争原理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行政方法
二、法律方法
三、经济方法
四、宣传教育方法
第三节 现代管理方法在运动训练管理中的运用
一、管理心理学方法
二、数量分析方法
三、信息系统管理方法
第二章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第一节 现代竞技运动
一、现代竞技运动述评
二、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现状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体制
一、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类型
三、衡量运动训练管理体制优劣的标准
四、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系结构
五、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体制的改革及趋势
第三节 训练管理机制创新
一、管理创新的意义与含义
二、机制创新的方法论基础
三、训练管理机制创新的途径与原则
第三章 运动队的管理
第一节 运动队管理概述
一、运动队管理
二、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
第二节 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
一、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概念
二、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分类
三、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管理模式的选择
第三节 西方职业体育与运动队的管理
一、世界职业体育发展概况
二、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运行
三、新形势下我国专业运动队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
第四节 现代运动训练及运动队管理中的教练员
一、教练员的重要理念
二、教练员在现代运动训练及运动队管理中的作用
三、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第四章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
第一节 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概述
一、“职业、专业、业余”运动员称谓
二、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路径
三、高水平竞技人才来源模式及类型
第二节 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历史沿革
二、西方竞技体育发达国家运动员培养方式
三、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方式的新途径
第三节 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社会化
一、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的必要性
二、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进程中的障碍
三、我国政府在实现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第五章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
第一节 运动项目协会及其管理概述
一、运动项目协会的含义、沿革及分类
二、运动项目协会管理的基本形式与作用
三、相关国际体育组织介绍
第二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与协会制
一、我国运动项目协会概述
二、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历史演进
三、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管理的基本形式
四、我国的运动项目协会制
五、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主要弊端
第三节 我国运动项目协会的实体化
一、我国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的内涵
二、推动我国运动项目协会实体化的途径
第六章 运动项目及其布局、设立与管理
第一节 运动项目概述
一、运动项目的定义
二、运动项目的特征
三、运动项目的分类
四、奥运会项目设置
五、全运会项目设置
第二节 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
一、运动项目布局的含义及目的
二、影响运动项目合理布局的因素
三、项目布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四、我国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
第三节 运动项目的设立与管理
一、我国运动项目的设立及管理现状
二、我国运动项目的设立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运动项目设立及管理的调整与改革
第七章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
第一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及评价概述
一、运动训练管理的绩效
二、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评价
第二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成绩评价模式”
一、“成绩评价模式”产生的背景
二、“成绩评价模式”的优劣
第三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
一、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概述
二、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及方法
三、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意义
第四节 运动训练管理绩效的DEA评价法
一、DEA评价法及特点
二、DEA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三、“综合评价”与“DEA评价”的比较
第八章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管理与改革
第一节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概述
第二节 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一、青少年业余体校
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
三、竞技体校
四、俱乐部
五、普通中小学运动队
第三节 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改革
一、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二、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基层业余体育训练改革的趋势
附国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第九章 现代竞技备战与管理
第一节 项目规则变化与竞技备战
一、引起项目规则变化的内外因素分析
二、项目规则变化对竞技备战的警示
第二节 训练管理中的整体与细节
一、关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细节的问题
二、关注整体与细节在训练管理中的运用
第三节 现代竞技备战保障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对“训、科、医、赛”一体化的认识
二、建立“训、科、医、赛”一体化备战保障服务体系的意义
三、构建“训、科、医、赛”一体化备战保障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
附录:《运动训练管理教程》各教学对象内容选择与学时分配建议表
节选
《运动训练管理教程》: (3)思维过程的开放性。可拓学虽然采取了形式化方法和一定的推理过程来解决问题,但是并不像经典数学方法那样僵硬,要求推理贯彻到底,以确保整个过程的严密性,它在有些地方,保留了一定的开放环节,以便人脑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潜力,它也可以随时注意吸取经验成分,以修正不合理的模型,使问题获得更切实的解决。同时,可拓方法具有开放性,它可以也必然和其他的专业方法兼容并用,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3.博弈论方法 “博弈论”译自英文CameTheory,也可以称为对策论、游戏理论、竞赛理论和策略理论,它是研究博弈情境下博弈参与者的理性行为选择的理论,也可以说是竞争者如何根据环境和竞赛对手的情况变化,采取最优策略和行为的理论。博弈思想的发展历史悠久,公认最早的应从狲子兵法》开始,现代博弈论的研究也都多从俐、子兵法》的辩证思想着手进行。其真正的发展一般从20世纪40年代冯·诺依曼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一书开始,直至80年代在数学、逻辑、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博弈理论体系。这一时期,博弈论以其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极大地推动了当代经济学的发展。著名的经济学家泰勒尔说过:“正如理性预期使宏观经济学发生革命一样,博弈论广泛而深远地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