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

封面

作者:张敏主编

页数:285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67045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作为国家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专题辅导书,紧紧围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的教学目标和知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为主线,以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与法律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共分为十个专题,并在每个专题中设置了“知识要点”、“案例评析”、“实践园地”、“课后思考”、“阅读书目”五个板块。便于学生把握学习要点,有的放矢,增强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开拓思维,加深理解;启发学生阅读案例,自觉思考问题与分析问题。

本书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的内容紧紧围绕教育部统编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知识要求和培养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具体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树立理想信念;继承爱国传统;创造人生价值;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职业道德;树立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了解法律制度等8个专题。

目录

专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
【知识要点】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二、肩负历史新使命
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二 树立理想信念
【知识要点】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三、构筑理想和现实的桥梁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三 继承爱国传统
【知识要点】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三、做忠诚的爱国者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四 创造人生价值
【知识要点】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三、构建和谐的人生环境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五 加强道德修养
【知识要点】
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三、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四、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六 遵守社会公德
【知识要点】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七 培养职业道德
【知识要点】
一、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二、大学生择业与创业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八 树立家庭美德
【知识要点】
一、爱情与人生
二、婚姻与家庭
三、家庭美德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九 增强法律意识
【知识要点】
一、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三、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专题十 了解法律制度
【知识要点】
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二、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三、我国程序法律制度
【案例评析】
【实践园地】
【课后思考】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节选

  专题一 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在学习、 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要适应大学新生活, 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一根主线,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识要点)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大学与中学生活相比,有许多新的特点,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了解这些,才能适应大学生活,创造美好未来。  (一)大学生活新特点  1.学习要求的变化  大学学习无论是在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都存在着与中学学习明显的不同。从学习目的上看,大学学习不以升学为目的,也不以应试为目的,而是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从学习内容上看,大学学习不再局限于最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其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大为增强,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而且应当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尽可能地涉猎更多领域的知识;不仅应当利用上课时间学习相关知识,而且应当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相关知识。从学习方式上看,大学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主地安排和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自主地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所需知识,自主地根据自身知识的掌握情况制定学习计划, 自主地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要求上的这些变化,要求大学生及时地做出调适。  2.生活环境的变化  进入大学校园,同学们开始面对新的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的变化并不简单地意味着地理位置的迁移、气候的变化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一一这当然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不适,但是,更为主要的可能还在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生活意味着独立生活、集体生活的开始,而这对于大学生的生活自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同学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人,独自来到异乡开始新的求学之路,生活中没有了父母的提醒和照顾,所以同学们需要逐步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合理地安排生活起居,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管理好自己的财物。大学生活是集体生活,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性格特征、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同学会聚一堂,朝夕相处,共同度过大学四年美好时光,其间难免会有矛盾和冲突,这要求同学们具备较好的人际交往、人际沟通能力,善于交流、善于沟通,并且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善于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3.社会活动的变化  大学生活不再是单调的“两点一线”或“三点一线”,生活也不再被无尽的上课、做作业填得满满当当。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大学生的业余时间显著增加,社会活动日益频繁,并且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大学校园中社团组织林林总总,如党组织、团组织、各级学生会以及各种学生社团组织等等,这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自身多方面能力的良好机会和场所。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通过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获取课堂学习中无法触及的知识。  大学生活的这些变化,是每个新同学都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只有正视客观环境的变化,充分认识大学生活的基本特点,增强自身的自主性和自立性,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才能在人生历程的新起点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进而掌握大学阶段成才的主动权。  (二)适应大学新生活  大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应从以下三方面人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培养优良学风。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活首先就要摆脱对父母、老师的依赖心理,培养独立生活的意识。进人大学,在一定意义上意味着同学们开始步人“成人’’的行列,因此同学们应当逐步以“成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独立地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生活的主人。学会生活还要求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自己的生活创造和谐的人际氛围。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一些同学长期以来在家庭里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和习惯,凡事都以自己意志为转移,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对他人缺乏包容心,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可见,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也是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内容。因此,同学们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既要学会过集体生活,又要学会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就是不把自己视为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要求同学们主动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期刊,以尽可能广泛地探求并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在遇到难题或者有困惑时,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时刻督促自己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全面学习就是要尽可能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首先,把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其次,把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辅导》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