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帆 著
页数:117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2241557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话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史话丛书》之一,是一部较为通俗的党史读物。总结了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创造性地将其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基本经验探索方面做出的卓越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果。还原了这一时期理论创作、问题解决、指导思想确立、改造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过程和历史细节。
作者简介
张帆,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并发表相关论文数篇,出版过多部该研究领域专著。
相关资料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的重要宝贵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人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签时代之间、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党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坚持理论,发展理论乃至创造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不断提升,进而将这种自觉转化成实践的自觉,再从实践的自觉日益走向历史的自信。因此,理论、实践与历史,本身就是在一条主题的贯穿下而形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有机整体,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结合。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把握,既是一个规律性的世界观问题,又是一个科学性的方法论问题。这其中既有需要理论功底的深层积累,同时还要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人思考。
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的近13年,是中国共产党大发展和奠定未来走向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日渐走向辉煌的时期。延安时期也是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生涯中内容最丰富、成就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的著作以这一历史时期写得最多,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最为显著。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用他如椽的巨笔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横捭阖、指挥千军万马。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环境相对得到了改善,全民抗战的主要任务使国共两党暂时实现了合作因此也就给毛泽东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宽广的舞台去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去考虑中国的未来与前途。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以毛泽东在哲学上走向成熟、在理论上走向自信,进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的时期。
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是以1937年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标志,在理论上走向自信是以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正式提出为标志,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是以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正式写人党章为标志。至此中国共产党人正式形成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路线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作了深刻的哲学的概括和总结,直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此后,毛泽东又把《实践论》《矛盾论》中所闸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而在思想路线、革命理论、工作方法、军事学说等方面都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由此毛泽东思想也在中国大地得到了不断展开并最终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写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上。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的成熟与系统化。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的重要宝贵经验。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的理论,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人人心。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签时代之间、人民之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就是党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互动中坚持理论,发展理论乃至创造理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理论自觉的不断提升,进而将这种自觉转化成实践的自觉,再从实践的自觉日益走向历史的自信。因此,理论、实践与历史,本身就是在一条主题的贯穿下而形成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的有机整体,即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结合。所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和把握,既是一个规律性的世界观问题,又是一个科学性的方法论问题。这其中既有需要理论功底的深层积累,同时还要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人思考。
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落脚陕北,1948年3月中共中央在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的近13年,是中国共产党大发展和奠定未来走向的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日渐走向辉煌的时期。延安时期也是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生涯中内容最丰富、成就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的著作以这一历史时期写得最多,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最为显著。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笔耕不辍、著书立说,用他如椽的巨笔在中国的大地上纵横捭阖、指挥千军万马。因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生存环境相对得到了改善,全民抗战的主要任务使国共两党暂时实现了合作因此也就给毛泽东以更多的时间和更宽广的舞台去思考中国革命的问题、去考虑中国的未来与前途。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以毛泽东在哲学上走向成熟、在理论上走向自信,进而使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的时期。
延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成熟,是以1937年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为标志,在理论上走向自信是以1938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正式提出为标志,在指导思想上走向主动是以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正式写人党章为标志。至此中国共产党人正式形成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实践论》《矛盾论》的发表,从思想方法和认识路线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作了深刻的哲学的概括和总结,直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此后,毛泽东又把《实践论》《矛盾论》中所闸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从而在思想路线、革命理论、工作方法、军事学说等方面都产生了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由此毛泽东思想也在中国大地得到了不断展开并最终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写在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旗帜上。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成果的成熟与系统化。
实践是理论之母,实践不停止,理论的创新也不会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继续书写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结合。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面对的挑战可能更加多样,这就更需要我们以往无前的理论勇气、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以史为鉴,从延安13年的宝库中派取智慧和力量,也是我们编写本书而激发大家进一步对这个问题产生思考的重要出发点所在。
本书特色
党史专家陈答才教授主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通俗性解读
“延安故事”的新探索
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和力量
目录
引言 以史为鉴,汲取智慧和力量 001
万丈高楼平地起——巨笔如椽的《矛盾论》《实践论》 005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开辟 031
第三章 改造我们的学习——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 051
第四章 雨露明时花竞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全面展开 077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091
后记 117
前言
nbsp序言
任晓伟
现在,呈现在读者朋友们眼前的是由党史专家陈答才教授 主编的一套关于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通俗性丛书。 我参加了关于这套丛书内容的一些设计和讨论,因此非常希望在 这套丛书付梓之际,和读者朋友们交流一下这套书的缘起和编写初衷 。